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蔡嵩松离场、葛兰“瘦身”,公募基金去“明星化”进行时

近日,基金界两大“顶流”蔡嵩松离职、葛兰卸任两只在管基金产品的消息,掀起了不小水花。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行业“去规模化”“去明星化”趋势明显。有业内人士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基金经理的“明星光环”正慢慢褪色,未来基金公司将转向团队化发展,注重多元化投资风格,避免投资风格单一化和过度依赖明星基金经理的风险,推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明星基金经理离场

蔡嵩松悄然离场,让持有其产品的基民们始料未及。

9月29日,诺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基金经理蔡嵩松因个人原因正式离任诺安成长、诺安和鑫、诺安积极回报3只基金,相关产品将由刘慧影、陈衍鹏接替管理。

算上2023年5月蔡嵩松卸任的诺安创新驱动混合基金、7月卸任的诺安优化配置混合基金,蔡嵩松手头上已无在管基金。至于蔡嵩松的下一步去向,尚未有公开消息披露。

从其过往履历来看,蔡嵩松自2019年开始陆续接管诺安基金旗下多只基金,并对芯片、半导体赛道高权重押注。同年,蔡嵩松迎来高光时刻——由他管理的诺安成长基金业绩爆发,取得95.44%的年度回报率。凭借着亮眼的业绩和鲜明的个人投资风格,蔡嵩松迅速出圈,成为“顶流”基金经理。

靠诺安成长基金一战成名后,许多基民期待其能延续之前的高额收益表现,争相购入由他管理的基金。就这样,蔡嵩松的在管基金规模水涨船高,一路飙升至2020年末的409.02亿元。

但自2021年以来,伴随着A股市场的持续调整,蔡嵩松管理的产品业绩出现下滑——以代表产品诺安成长为例,2019-2022年四年间,年度收益分别为95.44%、39.10%、22.50%、-40.04%。到了2023年,诺安成长混合的回报率有所反弹,截至10月9日为-0.94%,同类排名442/3523。

受产品收益下滑影响,蔡嵩松的管理规模开始逐年下滑。2020年末管理规模为409.02亿元,2021年末管理规模为318.79亿元,2022年末管理规模为293.35亿元。到了2023年二季度末,蔡嵩松在管规模为281.42亿元,较2020年末缩水127.6亿元,下滑31.2%。

值得关注的是,在蔡嵩松离任的前一天,“医药女神”葛兰也有了新动向。

9月28日晚间,中欧基金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宣布葛兰卸任中欧研究精选和中欧阿尔法基金经理。前者将由此前共同担任基金经理的卢纯青独立管理,后者由基金经理彭炜管理。

与蔡嵩松一样,葛兰也是在2019年声名鹊起——专注于医药行业赛道的她,彼时曾因纯粹的选股策略以及与行业高度契合的投资理念,深受基民追捧。然而,自2021年以后,医药板块持续调整,葛兰管理的基金出现了大幅回撤,市场风向随即调转,葛兰也因为收益亏损饱受投资者争议。

“医疗作为典型的刚需行业,其需求可能会受阶段性因素影响而迟滞,长期来看不会消失或减少。”经历产品业绩大幅回撤后,葛兰在2023年中报中表示,过去两年,医疗板块经历了深度估值调整,这对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和考验。在市场情绪陷入极度悲观时,机构投资者能做的是尽可能客观理性地去理解行业前景和投资机会,但同时也需要审慎地识别风险、保守评估细分行业和公司的差异。

目前,由葛兰管理的基金产品仅剩3只,分别是中欧医疗健康、中欧明睿新起点和中欧医疗创新,在管基金总规模为669.01亿元。

新生代基金经理接棒

据诺安基金公告,蔡嵩松离任后,诺安成长混合和诺安积极回报混合两只基金将交由刘慧影单独管理,诺安和鑫混合则交给陈衍鹏和邓心怡共同管理。

从投资风格来看,本次接任的刘慧影、陈衍鹏、邓心怡三名基金经理与蔡嵩松风格相似,重点关注数字科技和半导体赛道;但从投资年限来看,上述基金经理任职时间较短,属于新生代基金经理——陈衍鹏任投资经理年限为3.25年,刘慧影、邓心怡担任投资经理年限分别为1.19年和1.26年。

关于安排接任人选的考量,诺安基金向中新经纬表示,基金公司在安排接任人选时,通常会审慎考虑,寻找风格、能力圈匹配的基金经理。如今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逐渐重视投研平台和团队人才建设,不妨给予新任基金经理一定考察期,关注平台及团队的力量。

Wind数据显示,刘慧影于2020年12月加入诺安基金担任研究员,自2022年8月起接棒蔡嵩松此前管理的诺安优化配置混合型基金产品。该产品2022年年度回报率为-26.24%,但在2023年迎来大幅反弹,截至10月9日收益率为19%。

与刘慧影同年加入诺安基金的邓心怡,分别于2022年7月和10月担任诺安研究精选、诺安平衡基金经理;又在2023年接管诺安和鑫、诺安创新驱动和诺安稳健回报三只基金。截至2023年10月9日,由邓心怡管理的5只基金任职回报率均为负,分别为-19.54%、-8.74%、-3.9%、-14.44%以及-27.87%。

值得关注的是,由陈衍鹏单独管理的诺安益鑫,近三年内的收益率为19.19%。相比于蔡嵩松此前管理的诺安和鑫近三年-7.53%的回报率,陈衍鹏管理的诺安益鑫灵活基金近三年业绩实现了大幅超越,领先26.72个百分点。

卢纯青作为接棒葛兰中欧研究精选的基金经理,同样是一名“新生代”。自2020年担任基金经理以来,卢纯青管理的中欧先进制造A基金任职回报率38.14% ,另一只在管基金中欧瑞丰A任职回报率为-28.15%。

“明星”离场会产生哪些影响?

针对明星基金经理卸任在管产品一事,一位基金行业观察者对中新经纬表示,基金经理流动是行业调整的体现,如今基金业正经历市场洗礼,大浪淘沙,未来基金业发展质量有望逐步提升。

“明星基金经理卸任产品,降低规模,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基金持有人的保护。”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向中新经纬表示,由于过去两年市场波动明显,部分基金经理因管理的基金数量过多、管理的规模过大,导致基金的业绩出现明显下滑。

杨德龙认为,基金经理主动减负、降低在管产品规模,能够减轻基金经理的管理压力,使其专注于投资研究以提高投资效率;同时也可避免因基金经理个人因素导致的风险,提高基金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但与此同时,“减负”也存在一些缺点,可能会导致投资者信任度下降、基金公司品牌形象受损等。

2023年以来,包括葛兰、冯明远、谢治宇等头部公募基金经理纷纷宣布“瘦身”。对此,环业投资集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向中新经纬表示,去明星化、去规模化已成为基金公司的共识,未来基金经理管理和人才梯队建设将成为基金公司发展的重中之重。

“要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和激励机制,培养更多的优秀基金经理,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要注重多元化投资风格的基金经理团队建设,避免投资风格的单一化和过度依赖明星基金经理的风险;要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避免因个人因素导致的风险。”柏文喜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