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股的成交量陷阱有哪些?顾名思义,成交量是指股票市场或个股交易的成交数量。成交量可以衡量股市或个股交易的活跃度,从而观察和了解买卖双方主力进场或出场的情况。有经验的股票投资者往往以整个市场或个股的交易量为前提来衡量和观察市场变化的趋势,并寻找主力机构或股票的走势,选择进场或出场的时机。股市投资或投机的经典理论都认为交易量不会骗人。交易量与股价的涨跌成正比。具体总结一下,就是1。只有成交量增加,价格才能上涨;2.如果成交量萎缩,股价不会大跌;3.当盘整已久的股票放量突破大盘上涨时,意味着庄家要拉升;4.股价在高位巨量投放后,股价一定会创新高。这些观点有时是正确的,但很多时候是片面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在投资实践中,老俞也把股票交易量的变化作为重要的观察对象,一度按照经典的量价理论进行操作。发现交易量不仅会骗人,也是庄家设陷阱的最好方法。他对量价关系有所了解,欺骗了对技术分析一无所知的人,让很多人深受其害。庄家如何在交易量上设置陷阱,中小投资者该如何防范?陷阱1:长时间交易后成交量突然突破。这里的“长期行情”有时是指股价在炒作相当大的涨幅后的高位盘整,有些是股票在炒作后除权派发后的盘整,有些是中报或年报公布前不久的盘整。所谓盘整,是指股票在一定时期内,在一个相对狭窄的价格区间内波动,上升趋势微弱,下降趋势无边,交易极不活跃,市场参与者不予关注。有时候会发现这种股票在某一天开盘后有大量的买入或卖出订单,摆出一副上涨的姿态。开盘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内,大量买入单层层叠加,以买一、买二、买三的价格封仓。同样,卖单也是以卖一卖三的价格大量挂出。成交量大幅上升,推动股价上涨。投资者会立刻发现它的交易量变化异常,很多人甚至会试探性买入。但是由于账单已经满了,为了保证成交,只能直接按照市场售价购买。正是因为这个市场的买盘越来越多,股价才会在抛售的情况下继续上涨,进一步坚定了买入的信心,并产生了该股将突破市场,开始新一轮上涨趋势的联想。一个小时左右,股价可能涨到8%左右,有的甚至以大量买入短时间封涨停。但不久后被大量卖单打开涨停,涨幅回调至7-8%左右盘整。盘整时,买二三的挂单多,买一的挂单相对少。但是三个价位的卖单不多,也就是卖一卖三。但是,交易量相当大。很明显,有卖单是以市场价买一个的价格卖出的。直到当天收盘,大部分股票都在7-8%的涨幅附近交易。第二天,该股可能会小幅低开,然后迅速推高至5-7%。有的干脆高开高走,很有办法形成突破缺口。当很多人看到该股突破大盘追涨时,该股会在涨到5-7%左右时突然掉头下跌,大量的卖单会抛给上午未能成交但没有撤单的中小散户。虽然以后会一次又一次上升
通常,经过长时间的交易,庄家知道很难强行进攻。如果盘整持续很久,他找不到很多题材,甚至潜在的利空消息已经被庄家知道了。庄家为了快速出局,经过长时间的盘后,滚动自己的筹码,造成成交量放大的假象,吸引短线投机者的注意力,诱导人们盲目跟进。这个时候庄家刚好在启动的时候滚了自己的股票。在推涨的过程中,很多追涨的人从庄家手中接过了大量的卖单。那些追涨时没有买入股票,然后把单子挂在那里的,强化了买盘力量,给庄家提供了出货的机会。庄家就是这样利用公认的量增价涨原理制造假象,达到出货的目的。以“经纬纺机”为例。1997年6月24日职工股上市前几天,庄家造了几根小阳线,看起来像是在吸货。24日,开盘价下调后,成交量迅速放大,股价几乎涨停。当日成交量达到1500多万股,但随后一直下跌,跌幅超过50%。很明显,在24号,经销商停止了运输。类似情况的还有1998年4月20日的“广东福地”和1998年8月6日的“武汉实业”等股票,其操作手法如出一辙。要提防这种技术上的欺骗并不容易,但值得提醒的是,一旦股价在采取上攻的当天跌破开盘价,就应该止损出局,防止出现大的损失。成交量陷阱二:中报或年报公布前,个股成交量突然放大。在中报或年报公布之前,很多企业的业绩已经做出来了。因此,公司董事会、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发布中期或年度报告的新闻媒体在了解消息方面会领先一步。因此,在中报或年报公布前,股价会因消息泄露而出现异常波动。一个业绩好的公司,其经营状况早就被各个券商和大机构调查过,经营业绩可能早就被预测过。所以庄家早就在做了,在高位盘整股价,等待有利的出货公告。但也有一些上市公司在信息保密方面做得很好,直到新闻发布前几天才在相关环节泄露出去。此时庄家在低价位收集筹码为时已晚,但优异的表现确实是做短线的机会。所以一些资金会快速进入这些股票,能买多少买多少,股价不会急着涨,成交量会适度放大。当消息公布后,当投资者一致认同该股值得买入时,该股将以涨停高开。然后,提前得到消息的人会把股票全部卖出,做一个漂亮的短线炒作。比如1999年中报公布前,7月10日,格力电器突然逆市,成交量温和放大。随后几天,尽管大势已去,但还是推高了成交量。7月29日,股价从32元左右涨到38元。7月30日发布中报,该股每股收益0.96元,表现梦幻。于是,7月30日下午,该股以42.75元的涨停价高开,当天就有大量投资者买入。交易量从平日的两三百万股增加到六百多万股。较早进入的,这一天获利25-30%左右。然后股票暴跌,一路下跌。显然,没有长期投机者,只有一些短期投机者。复牌后不要买这类股票。你要冷静观察他们,看有没有主力出货。如果股票后来真的涨了,复牌当天你没有买入,不要后悔,因为你规避了一个风险。在报告公布之前,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某只股票一直在下跌,形成下跌通道。然而,在宣布的前一天
没想到第二天,该股成交量不升反降,有的甚至缩量下跌,随后一路加速下跌。业绩公布时,股票业绩大幅下滑,股价跌幅不可估量,有的甚至一跌再跌,让投资者深陷套牢。比如1999年,7月29日之前,泸州老窖股份一直处于下降通道,交易量萎缩。但8月3日,该股以16.10元开盘后,很快被打压至15元。随后大量的卖单和买单出现,推动股价最高上涨至17.70元,当日振幅达到2.7元。很多人都是按照成交量放大跟涨的原则在同一天买入该股的。没想到第二天股票不涨反跌,然后一路走低。到8月13日发布中报,每股收益只有0.1元。与去年年终报告相比,业绩大幅下滑。随后,该股连跌三个涨停板,跌至11.30元。短短几天跌幅高达6元,导致很多人在成交量上涨当天买入后高位套牢。为什么会这样?老俞觉得之前有机构套牢该股,但考虑到该股一直表现不错,希望在中报公布前有所表现。但实际上,市场上一直有关于该股业绩下滑的传言,所以并没有新的主力介入。越是临近中报公布,被套的庄家也知道股票表现不好,平仓无望,只好做空,以降低融资成本。结果庄家利用报告公布前的多次短线炒作制造假象,造成了开市时成交量放大的陷阱。其实在推高股价的过程中,我付出的多,走的少,打了就走,减少了筹码。第二天勉强推上去还是有可能的。但由于输出多,输入少,交易量无法有效放大,甚至减少,引起市场参与者警惕。买盘减少,有的甚至平仓离场。这时,庄家利用手中剩余的筹码做空手中的牌。尤其是业绩下滑的消息公布后,投资者惊慌失措,出现了越杀越多的现象。庄家干脆用反复涨停的方式来封杀股价,杀得部分投资者失去理智,反复涨停后依然在涨停上挂卖单。这时庄家看到做空成功,就会加倍低价买入股票,平摊成本,以期在下一轮行情中获利。总结一下,老俞认为在中报或年报公布之前,股票走势有三种:一是股价长期运行在上升通道中,股价大涨,有的甚至翻倍。股票一般都有很好的表现,而且要有很长的停留时间。优异成绩公布后,通常伴随着高送转消息。复牌后会释放出巨大的成交量,庄家会很好的出货。2.在声明发表之前,股价一直在窄幅盘整。但某一天适度放量,股价稳步推高。该股通常表现良好,但没有长期庄家的炒作。结果公布后恢复交易,成交量放大为短线投机者出货。3.在报告公布之前,股价一直处于下降通道。业绩报告在所有报告截止日期前几天没有露面,但股价在某一天突然放量。这通常是庄家大多是空的,制造量放大的陷阱。这种陷阱是最值得防范的。成交量的陷阱,上两期老愚们都讨论过。一些股友似乎觉得有些道理。他们打电话给我,告诉我他们是按照量增价涨的原则买股票,但后来还是坚持了。他们不明白,这么大的成交量都是散户买的吗?如果庄家自己滚股票,不是要付出相当大的成本吗?温度-湿度指数(Temperature Humidity Index)
庄家不仅买的少,还会把自己的股票扔给想买的人,谁要就给谁。一旦没人想买,庄家就会挂单推高,从而把股价推上一个台阶,引诱其他人跟进。庄家虽然在推高的过程中买了很多自己挂出去的股票,但是抛出的会更多。同样,在当天收盘前十几分钟左右,一些庄家会以反转的形式突然拉起股价,有的甚至拉到涨停的位置收盘,造成价格涨幅会加大的假设。第二天的媒体和股评人也可以提醒投资者关注这只股票。第二天开盘,股票通常会快速上涨,然后,看到自己已经买单了,就会毫不犹豫的出货。利用庄家的交易量制造陷阱,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时机,通常是短线投资者预期的时期。突破时间长了,业绩报表发布之前,非常容易制造假象,让投资者产生幻觉。再来说说其他陷阱。股票必须有大比例的送转消息,这是一个铁律。在大比例送红股、公积金转增股本、配股公告前,庄股份通常被炒得很高。这个时候,一般稍有买卖股票经验的人,都不会在高位买入。股价大涨后,庄家拉起来就没意义了。所以股价要在高位稳定一段时间,等待红股或者转公积金的消息。消息一经公布,被炒作的股票被大大剥夺了权利,使得价格降到了很低的水平。对于30元的股票,10送10只不过是15元。此时庄家利用广大中小散户追涨的心理,在除息日大幅拉升股价,导致交易量巨大。原因和手法和上面两个陷阱设置的时候一模一样。当散户幻想填充正确的市场时,庄家趁机大举出货。通常这个行情只持续两三天。以“夏新电子”为例。今年该股从12元左右被炒到41元以上。7月17日公布中期业绩,庄家利用利好出货,留了一部分,之后高位震荡,无人追涨。8月24日,该股10股送红股5股,公积金转增股本2股。去权后,庄家开盘后有明显的滚动行为,成交量放大,多人跟进,庄家获得绝佳的出货机会。第二天,该股继续出货,然后进入盘整。大量股票被剥夺权利后,确实会出现填权行情,但要具体对待。一般来说,除息前股价翻倍、翻两番甚至翻三番的股票,很难马上填权。另外,除权后股本扩大到9000万股,甚至上亿股,除权后很难填权。只有那些除权前被庄家吸了很久的股票,准备大涨,除权后才有补权的可能。值得指出的是,庄家利用除权的成交量来放大陷阱,可能在除权当天进行,也可能需要几天,要看当时的整体情况。有的一次出货没完没了,去权后又摇了几次,设置各种看似抄底成功的假象,然后在放量进攻的路上出货。以“万东医疗”为例。1995年上半年,股票从15元炒到27元。4月6日股票送转,每股10股。配股下架后,庄家分别在4月15日、16日、6月1日进行上攻,制造填权假象,但真实目的是交割。投资者应仔细研究大规模除权后,股本扩张速度是否能与股票的业绩增长保持同步。也有必要调查
以“ST南洋”为例。从1997年7月开始,股票从6元炒到16元。11月28日,该股每10股送转5股。权利被取消后,股票表现不佳。到1998年4月8日,该股票的交易量从过去的200万至300万股增加到1300多万股。4月9日、10日,深圳股市见顶,出现回调。多数股票大跌,但该股逆市上涨,成交量居高不下,吸引了不少短线投机者追涨。但4月14日之后,该股缩量下跌,一直在下跌通道中运行。到1998年8月31日,已经跌了4个多月,股价从除息后的10.50元左右一直跌到4.80元。跌得太惨了,很多追涨的人都被深深套牢了。显然,该股的庄家利用了人们逆向操作的心理,在大势下跌时逆势而上,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进而在拉升过程中达到出货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庄家往往孤注一掷,设置陷阱,而很多短线投机者就是想孤注一掷,舍命追高,这恰恰符合庄家的意愿。说实话,这种陷阱很容易骗过有短线投机实战经验的人。庄家在筹钱的时候,交易量应该不大。耐心等待,在底部盘整一段时间就好。当庄家要出货的时候,因为手里的筹码太多,就要想办法设置成交量的陷阱。所以我们在研究量价关系时,要全面考察一只股票的长期运行轨迹,了解其价格与业绩的关系,找出庄家的活动迹象和规律,避免庄家大量出货时盲目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