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德国专家建言中国车企——发力海外市场需保持创新优势|今日视点

德国专家建言中国车企——发力海外市场需保持创新优势

一辆刚上牌的崭新名爵MG汽车停放在柏林一停车场里。本报记者 李山摄

科技日报驻德国记者 李山

近年来,智能电动汽车在中国和世界汽车市场的销量和渗透率持续上升。随着造车新势力不断入场,传统车企持续向智能电动化转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2023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终止,领先车企特斯拉带头全系降价加剧价格竞争,多位德国汽车专家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竞逐海外市场将是中国电动车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电动车拥有最大潜力

“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商正在进入德国市场。”这是德国汽车专家、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汽车研究中心主任费迪南德·杜登霍夫教授的论断。他的例证是新款名爵MG4电动汽车比德国竞争对手的产品便宜6000欧元。扣除政府补贴后,紧凑型中国产品已可从25000欧元起购买。2022年,来自上汽集团旗下的名爵MG在德国售出了15684辆汽车,增长率高达484%,远超阿尔法罗密欧、捷豹、路虎、本田等知名品牌。

杜登霍夫指出,强大的中国制造商正在体现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像比亚迪、蔚来或华为等,都在积极发展各自的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系统。中国企业在电动汽车的核心竞争力——电力驱动方面已部分超越了特斯拉。中国新推出的高端电动车,无论是软件功能、品质还是电池性能,都优于如今的特斯拉车型。在愈演愈烈的价格战方面,也只有中国企业能与特斯拉抗衡。中国在电动汽车方面拥有最大的增长潜力。

竞逐海外面临诸多挑战

就职于德企的汽车安全制动系统专家张洋特别谈到中国电动车走向国际市场面临的挑战。他介绍说,3月26日,他在德国同济校友会2023年年会上主持了一场电动汽车论坛。在这个论坛上,中国车企国际业务技术专家胡静文呼吁重视欧洲法规和文化的挑战。欧盟27国有24种官方语言,任何车辆开发都需要对各个国家和语言作匹配,特别是语音识别、道路标识、驾驶环境等,在中国成熟的功能不一定能迅速移植到欧洲,这需要车企长期大量的投入。

蔚来欧洲公共事务资深代表李长阳在论坛上强调,作为中国汽车工业转型阶段的新兴力量,蔚来在新车的研发上能从比较高的起点出发,在构建品牌和服务体系上独树一帜,能给用户提供不一样的体验。蔚来的换电和快充结合的补能体系也是核心竞争力之一。

而南京楚航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张我弓博士则谈到,进入国际大车企供应链的确有难度,但因为中国市场竞争激烈,产品迭代速度快是中资供应商的优势。因此在国内打磨好产品,然后竞逐海外市场是楚航科技的长期发展战略。

张洋说:“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的造车新势力有后发优势,可从新的构架入手打造全新产品,提升竞争力。例如很多传统车企在电动车上仍然保留了不少物理按键,对于传统车企而言,取消掉某个按键,就意味着对背后原来的一整套的开发团队和供应链开刀,转型会遇到较大的内部阻力。而特斯拉、蔚来等新势力车企则没有类似的历史包袱,直接把许多按键功能通过软件整合到中控大屏或语音控制上,让用户得到了全新的人机交互体验。此外,中国车企在欧洲建立自己的品牌美誉度非常重要。打造有竞争力的产品,用高性价比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赢得欧洲客户,才能树立‘中国智造’的形象。”

聚焦创新提升中国品牌形象

围绕中国车企竞逐海外市场,资深汽车专家、全德华人机电工程学会主席张式程博士说:“企业全球化首先需要人才全球化。要采取全球化战略,建立全球研发、生产和销售网络,以实现更广泛的市场覆盖。这个过程中用好国际智力资源尤为重要,应探索新的合作方式及灵活的用人方式。在技术方面,中国汽车创新重点在于新能源、自动驾驶、汽车软件等新领域。要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进行系统的研发和技术准备,确保产品不仅满足各种国际标准和法规要求,而且充满技术创新的亮点。”

张式程也特别强调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他表示,中国汽车走向世界只能通过创新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提高国际消费者的认知度和信任度。汽车不仅是一种产品,更是一种服务和生态。品牌形象应与产品全链生态管理和服务水平匹配。另外,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中国汽车品牌在低碳、环保方面也要做足功课,应把碳中和纳入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在产品全产业链管理及售后服务等方面明显地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