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揭开天才思考的奥秘

  丁奎岭

 最近,我的朋友卡尔·巴里·沙普利斯(K.Barry Sharpless)教授梅开二度,再次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我在解读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时,听众们最想了解的问题是,这位天才是如何思考、如何创新的?的确,像巴里这样的天才,他们思考问题和创新的方式与众不同。然而,迄今为止很少有人真正洞察他们的思维过程,甚至连有些天才自己写的自传都没有深刻揭示其思维过程。

    而《像天才一样思考》这本书的主人翁们是历史上取得重大创新突破并且引发重大社会变革的伟大人物,毋庸置疑,他们都是世人公认的天才。本书在向读者娓娓道来天才故事的过程中,揭秘了天才们神秘的大脑是如何思考的,又是如何运用各种创新方法来逐渐逼近并最终实现自己的伟大创举的。

    这是一部百年创新史。本书涉及的科学史起始于19世纪下半叶,横跨了两个世纪,覆盖了这一历史时期内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发生的诸多科学革命。它们无一不引发了社会重大变革,本书对这一时期内取得重大创新的相关重要人物进行了专章介绍。

    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技术发明层出不穷,迅速投入应用的技术成果又产生了强大的社会生产力,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在电学理论的指导下,电报、电灯、电话等先后被发明或改进,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保罗·巴兰提出的分布式网络和分组交换的基础上,互联网得以产生并发展到今天,使真正的互联互通成为可能。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社会需求又对科学技术提出了新要求,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谱写了一段辉煌灿烂的历史。

    这是一个创新工具箱。本书揭开了天才们思维过程的神秘面纱,贴心地准备了一套创新工具:提出正确的问题、观察、类比、归纳演绎、改变观点、拓宽视角、剖析问题、反向思维、重新排列组合、群体的力量和转换认知框架。天才们正是得益于这些创新工具的组合运用取得了一个个颠覆性的创新成果,引起了一场场社会变革。

    本书不仅提供了这样一套创新工具,还抽丝剥茧般地讲述了科学天才们是如何运用这些工具的。以观察工具为例,达尔文在小猎犬号航行过程中收集到的大量数据和对动植物进行的广泛调查奠定了他的自然选择进化论。为什么他们能看出名堂,别人就不能?观察工具不是简单地“用眼看”,而是要“用心看”。观察者只有克服了习惯化和选择性两个障碍才能在那些通常看起来无关紧要的细节中留意到别人错过的东西。

    这是一本人文教育书。对智障儿童的同情让玛丽亚·蒙台梭利决心研究教育能否促进他们的发展,向当时冷漠的医疗系统勇敢发起了挑战。她也是在付出许多努力获得医学学位后毅然决然地踏进了教育研究这一未知领域。在逐渐形成的蒙台梭利教育法在特殊儿童学校取得显著成果后,她把这种方法转移应用到了正常儿童身上。今天,全世界都在使用蒙台梭利教育法,这是蒙台梭利为世界留下的宝贵财富。

    如今,人类依然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先天下之忧而忧”,希望每个人都能站在“人类共同体”的角度开展科研活动和日常活动。在寻找自己人生意义的同时,给社会多一份人文关怀;在善待自己的同时,善待自然,善待我们生存的环境,将人生意义升华与社会价值实现有机统一。

    这是一部精彩故事会。你肯定知道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故事,但你听说过他背后的创意工厂吗,你知道他与特斯拉之间的电流大战吗?爱因斯坦是个伟大的天才,是现代物理学的开拓者,但你是否知道1905年是爱因斯坦的“奇迹年”,他在这一年一下子发表了4篇论文,震动科学界,取得的突破催生出了物理学中三个不同的新领域。

    我们都知道恪守科技伦理非常重要,因为它界定了科技工作者及其共同体应恪守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从最初的《纽伦堡法典》到后来的《赫尔辛基宣言》,再到今天普遍遵循的科学研究伦理,都明确要求所有涉及人的科学研究必须坚持知情同意和维护受试者利益的原则。但在那段伦理真空期,不受约束的科学研究领域拥有很大的学术自由,像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一样具有争议的科学故事不在少数。

    总之,这绝不是一本枯燥的工具书,绝不会让你翻看了几页便想打瞌睡,娓娓道来的科学故事就像发生在我们眼前一样,书中一个个令人拍案叫绝的精彩科学故事和天才们的传奇人生令人对科学世界心生向往。这本书无论是对中小学生、大学生乃至研究生,还是对于创新者和教育者来说,都值得一读,它可以让我们学习天才的思维方式,在学习、科学研究和创新上勇于突破,真正做出原创性和颠覆性的创新成果。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