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甘肃静宁迈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步伐

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通讯员 田博

四月的静宁大地,春意盎然,欣欣向荣:山坡梁峁经年栽植的山毛桃、杏花次第开放,造林绿化新植苗木整齐排列;层层梯田麦苗青青,膜垄延伸,银光粼粼;苹果、早酥梨园清园覆膜,树形规整,枝头花苞欲放;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开展,庭院门场、村社巷道干净整洁……不负春光,连日来,甘肃省静宁县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甘肃省“三抓三促”行动要求,锐意进取,实干苦干,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迈出新步伐。

造林绿化综合效益日趋彰显

三月春光好,植树造林忙。自3月20日开始,静宁县县直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在平定高速静宁段灵芝乡张堡面山造林绿化基地持续开展义务植树造林。挖坑、放苗、培土、浇水,每一道工序都一丝不苟,只为栽好成活每一棵树苗。经过2600多名(次)干部职工连日作业,新植的500亩50000余株云杉笔直地挺立在层层地块,满目葱茏。

甘肃静宁迈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步伐

平定高速静宁段灵芝乡张堡面山造林绿化基地。马丽丽 摄

“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积极参加植树造林,为建设山川秀美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参加义务植树的静宁县政府办公室干部靳向龙说。

静宁县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利政策机遇,科学推进生态建设,春季造林绿化工作抓建干部义务植树基地2处4000亩,启动360公里绿色通道建设,开展2.82万亩人工造林和 1.68万亩退化林修复,组织实施31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绿化。

“春季造林绿化工作启动以来,我们组织实施城区添景、乡村增绿、通道提颜、管护提档四大行动,年内将完成人工生态造林4.5万亩,以林草‘含绿量’提升全县经济发展‘含金量’。”静宁县林草局局长王俊棠介绍。

静宁县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和果树经济林建设,到2022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2.85%,苹果、早酥梨、核桃、大接杏等经济林栽植超过110万亩,推进绿色富民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增收,造林绿化的综合效益日趋彰显。

科学管理赋能果产业升级果农增收

清明节后,静宁大地自北向南,连片的大接杏、早酥梨和苹果园冬春接续管理工作渐近尾声,园内覆膜整洁,树形规范整齐,枝条疏密有致。

为确保果产业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加,静宁县坚持推进果园科学化、标准化管理。果业技术人员常年深入产业公司、田间地头提供技术指导,开展集中培训,帮助组建“土专家”“田秀才”果园管理技术队伍。同时,与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邀请果业专家开展技术培训,加大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

甘肃静宁迈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步伐

国家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团在界石铺镇开展春季早酥梨园标准化管理培训。资料图 程玉兰 摄

3月18日至19日,国家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团受邀在界石铺镇开展春季早酥梨园标准化管理培训。甘肃省农科院研究员李红旭介绍:“国家科技特派团静宁团梨产业组围绕静宁县早酥梨提质增效这个重点,从新品种引进、树体改型修剪、品质提升试验示范、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示范等方面开展培训,为静宁县培养本土人才。”依照专家培训指导,目前,界石铺镇1.2万亩早酥梨园全面完成整形修剪、有机肥施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各项工作。

“经过精心管护,今年早酥梨力争亩产达到2500公斤以上,优果率达到60%,商品率达到85%。”界石铺镇党委副书记王能说。

3月21日,2023年第1期 “静宁果农”劳务品牌培训班在双岘镇开班。县林业局果业技术人员通过理论授课+实训操作,就老果园提质增效、新建园快速发展等知识、技术进行全面讲解、操作示范。

“每次培训,都有新收获。技术人员针对我们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对我们种好苹果真的很有帮助。”双岘镇果农闫民军在参加培训后深有感触。

入春以来,静宁县林草局果业技术人员分组深入果园,对去年冬季果园管理提质增效“百日攻坚行动”暨标准化管理工作全面“回头看”,接续指导果农做好春管工作,推进苹果产业转型升级。至4月初,全县完成老果园改造2万亩,提质增效管理7万亩,2000亩育苗基地和7个高新集成技术推广示范园正在建设之中。冬春高质量管理,为丰产丰收奠定基础。今年,静宁苹果产业围绕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创建和打造500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国家数字农业建设项目进度,力争全年果品总产量达到100万吨。

百万亩粮食种植确保粮食安全

层层梯田,银光粼粼。截至3月底,静宁县在2022年秋季旱作农业覆膜80万亩的基础上,完成春季顶凌覆膜5万亩,共计85万亩。

甘肃静宁迈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步伐

静宁县古城镇北山梁旱作农业示范带。代祥峰 摄

为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静宁县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今年研究制定印发全县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大力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持续抓好撂荒地整治,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耕地用途管制和进出平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鼓励农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流转、代种无人耕种土地,大力推广玉米、洋芋等旱作农业,稳定粮食种植面积。

“今年我一共种植洋芋36亩,其中代种、流转别人的土地27亩,地膜都覆好了,土地墒情好,亩产4000斤不成问题。”正在点播洋芋种子的静宁县界石铺镇高堡村村民王鹏说。

为确保顶凌覆膜顺利开展,做好春耕春播准备工作,3月初,静宁县农技中心及时调运农膜400吨,组织向各乡镇免费发放。同时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提供农技服务,指导农民做好旱作玉米、洋芋覆膜、施肥、播种和冬小麦返青田间管理工作。

4月7日,静宁县农技中心主任杨富位带领农技人员在司桥乡旱作农业示范带指导农民点播洋芋。他说:“当前正值我县农业生产关键时期,旱作种植洋芋已全面开始播种,玉米、胡麻和糜、谷等小杂粮将紧随播种,冬小麦追肥和锄草也要及时跟进。我们农技人员分组深入各乡镇,帮助农民做好播种和田间管理,力争农业丰收,农民增收。”

目前,静宁县建成司桥唐岔流域、古城北山梁流域等旱作农业万亩示范带11处,细巷谭店、三合北岔千亩示范点26处。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5万亩以上,其中旱作农业85万亩,冬麦20万亩。粮食产量达到26万吨以上,确保粮食安全。

宜居和美乡村建设提升群众幸福感

4月3日清晨,静宁县城乡每月初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如期开展。新店乡小湾村公益性岗位人员王建琪在陈咀社清扫巷道,他说:“柴草堆放整齐,垃圾清扫拉运,到处干干净净,看着就很舒服。”放眼望去,陈咀社房前屋后、巷道沟渠干净整洁,硬化路边花园花草树木绽出新芽,清新怡人。

为营造干净整洁、有序舒适的人居环境,今年初,静宁县部署启动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坚持周、月例行制度,每周末一次清扫,每月三次大扫除。重点对城乡交通主干道、村社巷道、文化广场及房前屋后、路边沟渠、柴草场等卫生死角进行清扫保洁,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针对乡村废旧地膜回收不彻底、不及时,普遍造成环境和农业面源污染的突出问题,静宁县通过“以旧换新”,推进废旧地膜清理回收和再利用。静宁县农技中心副主任张建荣介绍:“开春以来,我县利用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和科学使用地膜以旧换新项目的1000万元,采购新地膜800吨,以5:1的兑换比例兑换旧地膜4000吨,有效治理了地膜污染。”

“我捡拾的一三轮车烂地膜换了两捆新膜,一来把垃圾处理了,二来还减少了买地膜的支出,我非常高兴。”该县治平镇陈峡村村民陈国平在废旧地膜兑换点领到新地膜后笑着说。

当前,静宁县田间地头的“白色污染”得到有效治理,乡村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山野草木绽放新绿,美丽乡村尽显眼前,有力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