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赋能产业升级,物联网金融应用落地提速

科普时报记者 陈杰

“当前数据已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作用,对赋能实体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魏然日前在2023中国物联网金融发展大会上强调,金融机构应该积极探索大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信息权保护措施,助力我国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推动金融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已经成为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在这场由中国信通院联合平安银行举办的2023中国物联网金融发展大会上,与会专家及产业界人士纷纷围绕物联网技术如何驱动数字化转型,金融机构如何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以及如何推动科技、金融与产业数字化融合发展等热点问题建言献策。

物联网+金融已大势所趋

目前,大型金融机构已不仅仅是物联网技术的需求方,也开始成为物联网技术的“供给方”,通过自研或合作研发的物联网平台和系统方案,支持内外部创新。除了国有大行外,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在加速物联网平台的建设。

“平安银行自搭建星云物联网平台以来,已实现接入物联网设备超2000万台,覆盖了智能制造、绿色能源、乡村振兴等相关场景,支持实体经济融资发生额超过6500亿元。”中国平安总经理兼联席首席执行官、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表示,平安银行将坚持投入、坚持探索,用科技能力、金融能力、数字能力、开放能力,做好中小微客群的服务。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已超过5200万户,中小微企业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中小微企业由于自身资产规模较小,面临着缺乏信贷数据及传统贷款所需的抵质押物,从而导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顺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金融与科技有机结合,为金融机构有效开展金融服务提供了更多可能。随着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金融机构在获得企业授权的前提下,通过物联网工业设备合法、高效地采集企业生产经营数据,在此基础上,通过数据建模等手段为企业增信,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价值,为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提供依据。

平安银行总行公司业务总监、交易银行事业部总裁、创新委秘书长李跃告诉记者,金融机构通过连接海量物联网设备和多样应用为关键抓手,采集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数据,赋能金融机构风控模型和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机构还可通过物联网技术能力的接入和积累,以及模块化工具、应用工具、开发工具的集成,为场景数字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助力中小微企业的经营场景数字化转型,帮助中小微企业的经营数据发挥价值。”

物联网作为金融科技应用最广的底层技术之一,通过与垂直行业深度融合,当前已大范围地应用于金融服务的各项业务中。

创新推动应用安全合规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物联网作为金融科技的重要手段,也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带来创新。例如在仓储、货运业务场景当中,物联网平台可打通供应链上下游资源信息的流通,让供应链金融服务不断向全产业链条上延伸,聚焦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未来还将通过支持实体经济的物联网改造而催生更多新的金融范式。

“金融机构在服务企业数字化的过程中,供应链逐步跟数字化结合演变成场景金融的时候,其实面临着诸多挑战。”李跃认为,首先要把基于物联网平台收集到的数据,真正转化为金融对企业的一种信任,这需要把物联网带来的对货物的了解和控货能力,转化为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二是如何保证这一巨量数据的安全,在管理数据的同时还要能够把它用好;三是物联网金融能不能建立一个好的商业模式,确保物联网的监控是可持续的。

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魏际刚指出,支撑万物互联、万物生长共生的底层基础设施,涉及战略、规划、管理、业务、数据、技术、标准等多方面内容的系统创新。“解决发展中的矛盾问题,还需多方协同。”

基于此,平安银行推出的“星云计划”,就是意在推动金融与产业共生共荣,从金融服务、数字服务、生态服务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金融服务更加精准到位,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二是数字服务更加融入经营,提升小微企业整体经营能力,以及抗风险、抵御周期能力;三是生态服务更加开放全面,助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平安银行还宣布,未来三年,将实现联合5000家合作伙伴、支持10万家以上的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一级巡视员解三明表示,近年来工信部正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并启动了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创新能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星云开放联盟对于构建产业金融‘生态圈’,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应该得到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