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中国标准化发展年度报告》在京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发布国家标准43027项,强制性标准2117项。
具体来看,截至2022年底,我国共批准设立73类行业标准,备案行业标准共78431项;备案地方标准共61969项;社会团体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累计公布51078项团体标准;共有402284家企业通过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自我声明公开标准2621816项,涵盖4358182种产品。
《中国标准化发展年度报告》。人民网记者 孙博洋摄
《报告》还显示,2022年,新成立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35个,截至2022年底,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1319个。同时,2022年,各地开展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项目500个,截至2022年底,各地开展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共计7723个。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司长肖寒表示,标准作为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在引领产品质量提升、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标准化与科技创新正在深度融合。据肖寒介绍,截至2022年底,我国设立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近30个,科技创新成果向标准转化的比率不断提高,预计到2025年,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标准研究成果的比率达到50%以上,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效能不断释放。
同时,市场主体标准创新能力持续增强。肖寒表示,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团体标准供给旺盛,2022年社会团体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公布17675项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化活跃度持续提升,2022年企业在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声明公开47万多项标准,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能力不断增强,发展信心和发展状况在持续改善。
二是企业标准“领跑者”引领性显著提高,截至2022年底,共有1679家企业的2856项企业标准成为“领跑者”,通过高水平标准引领,增加中高端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支撑高质量发展。
三是企业标准化发展意识更加主动。截至2022年底,全国有30个省市223个市、5万多家企业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开展对标达标活动,累计发布对标结果11万多个,涉及1800余类产品和服务门类;重点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超过90%,主要消费品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到95%。
《报告》指出,下一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将着重加强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着重加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加大新兴技术领域标准研制力度,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织密筑牢标准安全网,强化民生领域标准供给。
二是着重在标准化“两端”发力,推进标准与科研的互动,加强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监督检查,健全覆盖政府颁布标准制定实施全过程的追溯、监督和纠错机制,提升科研成果转化为标准的程度。
三是着重加强地方标准化协同推进力度,改变地方标准化工作发达地区水平高、欠发达地区水平低的不平衡现象,发挥先进标准引领带动作用,以标准化水平的整体提供促进共同富裕。
四是着重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制定实施标准制度型开放的指导意见,加强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体系兼容,营造外资企业依法参与标准制定的公平环境,加强“一带一路”标准联通,加强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以高标准促进高水平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