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应对老龄化不仅要延长寿命,还要延长健康的寿命。”在4月15日—16日召开的首届预防医学创新峰会暨美年健康创新发展论坛上,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副会长李明表示,人口老龄化加速的现实正在增加中国医疗体系从重治疗转向防治并重的紧迫感。
“全球大于65岁以上老年人的共病患病率为55%—98%。共患病将增加老年人的医疗负担,尤其80岁及80以上老人的医疗成本平均为65岁—74岁老人的14倍。”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器官功能量化管理分会会长、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医院原院长王建业指出,应对老龄化即将带来的挑战,应积极开展复杂共病的诊疗指南研究。
据介绍,此次预防医学创新峰会聚焦新时代背景下预防医学发展、大健康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针对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慢性疾病和重大疾病的预防与管理,共享了相关成果和健康管理方案,倡导用创新精神、创新方法、创新技术推动我国预防医学的高质量发展。
创新方法,预防医学有办法
近一段时间,生成式人工智能让很多应用成为可能,医学健康领域也在积极探索创新以增加预防的广度与时度。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郭毅可教授在会上表示,大数据对于医学健康重要性,已经不是一个未来,不是一个研究性的话题,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信息在预防医学领域的应用,体现在智能体检、健康管理、健康促进和精准治疗。例如,美年健康集团和景三科技联合研发和推出的“脑睿佳”脑认知和脑卒中风险智能评估系统,通过人工智能和核磁影像的结合,建立脑健康风险模型,助力改善脑健康状态。
美年健康集团董事长俞熔表示,以AI大模型为代表的通用科技、基因技术为代表的生物科技、可穿戴设备为代表的健康管理、围绕新靶点的早筛检验技术的四大科技变革可以分析大量的健康数据,识别疾病风险并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为预防医学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当前,已经可以借助AI技术进行脑区分割重建或者进行X线骨密度筛查、AI 眼底照相分析等。此外基因芯片技术、标志物筛查技术等,开始逐渐实现对先天风险和未来更长时间段的风险评估。通过充分发挥美年健康数据优势,未来将有更多的智能主检、体检报告解读、数字健康人、虚拟健康顾问等技术用于健康预防中。
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加强落地应用
很多疾病由于增龄引起器官减退而导致功能下降引发,所以包括肿瘤在内的一些疾病均与老龄化相关。如何应对老龄化进程中的新挑战?
肿瘤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红阳教授认为,应对肿瘤应聚焦临床难题,注重应用转化。她指出,恶性肿瘤对我国健康中国建设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因此肿瘤的防治和预防筛查、早诊早治、科研攻关列入了政府的工作报告。肿瘤的早防精治是全球的重大健康需求。我国发病率较高的肝癌、胃癌、结直肠癌,都有癌前期病变的特点。同时,我国癌症发病率持续增加,并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特征,加强早诊、早筛,是应对癌症年轻化的关键。
消化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教授表示,慢性胰腺炎的系统化体外震波碎石微创治疗等相关研究前后经历了20年的发展,建立了微创治疗新体系,也揭示了相关遗传背景、病医学关系等理论体系。团队在创新方法和理论基础上率先开展的体外震波碎石治疗正在解决慢性胰腺治疗系列难题。
会上,“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器官功能量化管理分会”正式成立,旨在推动国内器官功能量化管理领域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推进相关科研活动,并积极引导先进技术在器官功能评估方面的临床应用,从而促进重大疾病的预防,帮助实现智能高效的健康管理模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器官功能量化管理分会名誉会长樊代明表示,人体的自然力量由人体不同器官相互间的协调工作、合力运转而形成,分会旨在用量化分析方法来评估某个特定器官在人体整体健康及人体自然力形成中发挥的作用。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