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4月20日,大型系列电视节目《绿色中国大讲堂》走进国际湿地城市重庆市梁平区。本期节目主题是“国际湿地城市,美丽中国智慧”。来自湖南常德、江苏常熟、山东东营、黑龙江哈尔滨、海南海口、宁夏银川、安徽合肥、山东济宁、重庆梁平、江西南昌、辽宁盘锦、湖北武汉、江苏盐城等13个中国国际湿地城市的代表,共谋湿地保护、共话未来发展,向世界展示出国际湿地城市建设的中国智慧。
《湿地公约》秘书长穆松达·蒙巴为本期《绿色中国大讲堂》致辞。她指出,中国积极履行湿地公约,湿地保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湿地面积达5635万公顷,构建了保护制度体系,出台了《湿地保护法》,湿地生态状况持续改善,湿地面积不断扩大,湿地生物多样性持续提升。中国作为《湿地公约》主席国,在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全力推动《武汉宣言》《2025后全球湿地保护发展战略框架》的发布,号召全世界各方采取行动,遏制和扭转全球湿地退化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彰显了中国推进湿地保护的决心和责任,为加快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期待中国继续为世界湿地保护修复工作贡献独特的中国智慧、经验和方案,引领全球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类型。2015年,《湿地公约》第十二次履约方大会提出在全球范围启动“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截至目前,《湿地公约》共认定43个国际湿地城市,我国有13个城市入选,成为国际湿地城市最多的国家,而重庆梁平就是其中之一。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600多处湿地自然保护区和900多处国家湿地公园,湿地总面积达5635万公顷。基于生态优先和合理利用原则,构建了全球最大的湿地公园体系,在小微湿地保护、候鸟护航、休渔禁捕、红树林保护等方面贡献了中国方案。
在《绿色中国大讲堂》现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主编邵益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研究员,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湿地公约科技委委员雷光春等专家作点评,总结我国国际湿地城市建设经验,为国际湿地城市书写高质量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后半篇文章”支招把脉。
据悉,《绿色中国大讲堂》是绿色中国行活动的组成部分,以弘扬生态文明,传播绿色理念,助力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为宗旨。“绿色中国行”活动开展14年来,先后在20个省区市,共65个城市地区举办。
(绿色中国行活动组委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