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又见“焦桐”花满枝——探访科技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兰考样本”

实习记者 孙瑜

4月,兰考大地春和景明。

60年前县委书记焦裕禄亲手栽下的泡桐树上,淡紫色的花朵盛放,一串串,一簇簇,仿佛叙说着这里的不朽传奇。

今天的河南省兰考县,活跃着一支以焦裕禄为榜样的“一懂两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科技志愿服务团。300多位身穿红色马甲的科技志愿者,常年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科技惠民服务。5年来,他们为群众解决生产技术难题1.6万个,给农民送去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焦桐”花开的日子,记者走进兰考,看看这个科技志愿服务的样本,是如何助力乡村振兴的。

“红马甲”,传承为民服务红色基因

2017年,兰考摘下“贫困县”帽子,乡村振兴成为全县人民的新目标。农民群众迫切需要科学技术来精准解决农业生产问题。

一次教训让时任兰考县科协党组书记兼主席陈国平铭记至今。小宋镇东邵岗一村部分农民种了外地某公司的番茄苗,但由于水土不服,损失近30万元。这对老乡们的打击可想而知。“如果农民懂技术,知道选苗育苗,就不会走这条弯路了。”陈国平想。

但当年只有3个人的县科协能做些什么?做过驻村第一书记的陈国平下定决心,要组织专家把科技服务送到地头。在兰考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县委组织部和县科协积极联络各自“专家库”里的技术人员,以科协为主体,经过严格的遴选,组织30名来自全县各部门各单位的农业技术人员,成立了“一懂两爱”科技志愿服务团,热心的陈国平担任团长。

队伍拉起来了,但农民具体需要什么技术,哪些人需求最迫切?为摸清情况,2017年9月,科技服务团“问需于民”,设计编发《兰考科协工作调查问卷》3000多份,动员乡村干部,深入全县16个乡镇450多个行政村、种养合作社、种植园区等,广泛征求群众对科技服务团的愿望和需求。

回收的问卷成为了“工作指南”。以农技服务需求为指引,30人的科技服务团被细分为蜜瓜蔬菜、果树苗圃、电商等7个科技服务组。

科技服务团要求大家传承发扬焦裕禄精神,清廉爱民,深入乡村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免费科技服务。他们还设计制作了印有“科技志愿服务”标识和联系电话的“红马甲”,下乡服务时,每个成员都要穿上“红马甲”。

很快,这些以传承红色基因、服务“三农”为己任的“红马甲”,在兰考县的田野上,绘出一道亮眼的风景线。如今,农民群众只要看到“红马甲”来了,都会围上去请教种植管理等新技术。

新理念,打造科技惠民新模式

如何取得农民信任,是科技服务团初期遇到的一大难题。

兰考县科协党组书记牛雷告诉记者:“起初,我们为农民朋友提供免费服务,他们总怀疑我们是搞农资推销,遇到技术问题不肯联系我们。”对此,科技服务团秉持“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富”的新理念,用真心真情的服务去赢得农民信任。

2018年2月,科技服务团来到葡萄架乡王庄村本美合作社农户张雪云的蜜瓜大棚。张雪云依靠自学经验,为刚种下不久的蜜瓜苗铺上了一层地膜。“不请自来”的技术专家董学志告诉她:“土壤水分高了,要揭掉地膜去湿。”

“我怀疑他们是搞推销的,没听他们的建议。”专家走后,张雪云仍然用大水浇灌蜜瓜苗。

“不放心”的专家们隔了一天又去了她家大棚。此时,土壤水分已严重超标,瓜苗缺氧严重,生长停滞,可能发生茎腐病。董学志再次耐心向张雪云解释原因。看着发蔫的瓜苗,张雪云半信半疑地和董学志一起动手揭掉了地膜,为瓜苗松土。 

在大棚里大汗淋漓的董学志,出了大棚遇上寒风,回去就得了重感冒。但令人欣慰的是,张雪云的瓜因为及时去湿而茁壮成长,当年大丰收,每亩纯收入1.3万元。她逢人便感慨:“要不是服务团的专家,我这几棚瓜就毁了。”

自立自强,有为有位;组织成网,示范先行。带着泥土芬芳的服务队探索出了“科技+服务+致富”的新型服务模式。他们对农民需求快速响应,服务入户,立信于民。

2021年7月24日,清晨5时左右,科技服务团接到惠安街道何寨村果农樊书礼的求助电话。早上8时,果树科技服务组组长郭怀亮、病虫害防治专家吴先江、董学志和陈国平一行便出现在樊书礼的梨园。

原来,梨树由于连续降雨得了黑斑病,果农看着果子上的黑斑急得团团转。服务团的专家们仔细查看后,开出了“针对性使用防治药物”和“叶面喷施硒肥”的药方。7天后,梨树病情便得到了控制。这一年,樊书礼的200亩梨园每亩增产近3000斤。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小宋镇东邵岗一村通过科技志愿服务团的帮扶,全村建起了300多座温室大棚,反季节蔬菜种植成为农民致富的新产业,该村党支部也获得全县“基层党建红旗村”荣誉称号。

5年来,科技服务团发扬焦裕禄“对群众那股亲劲、抓工作那股韧劲、干事业那股拼劲”,不论严寒酷暑,以每周3次的频率送技术下乡,帮助农民实现致富梦想。

带人才,形成志愿服务高效网络

目前,科技服务团成员已有306人,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他们活跃在兰考县田间地头,像跳动的音符,与乡村振兴战略“同频共振”。

谈及搭建全县科技志愿服务高效网络有何“秘诀”,兰考县科协主席王其珍说:“科协主要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我们通过梳理成立下属协会、将服务对象培养为乡土人才,动员最广泛的科技人员参与志愿服务,形成推进科技志愿服务工作的强大合力,以保证服务常态化、有效且及时。”

5年来,兰考县科协发起成立了“兰考县红薯协会”“兰考县花生协会”“兰考县葡萄架王庄农技协”等12个协会,广泛吸纳村干部、种植大户和种田能手加入科技服务团并担任协会会长,将科技服务组织下沉到各个乡镇街道。不仅如此,各协会还瞄准市场需求,积极利用电商平台帮助农户畅通销售渠道,助推特色产业发展。

科技志愿服务团成员、兰考县红薯协会会长张世坡告诉记者:“红薯协会推广先进适用种植技术,带动小宋镇1200多户农民种植红薯4万多亩。当地特色‘豫兰红’红薯品牌网络销售30多万单,总金额达1200多万元。我们可有成就感呢!”

科技服务团还形成了“大专家带乡土人才、乡土人才带一般农户”的技术人才培养机制。

“大专家即河南省农科院、兰考三农职业学院等院所学校的教授,乡土人才即兰考县技能专家、新型职业农民等。我们经常请大专家来给乡土人才授课,乡土人才再辅导一般农户,通过这个机制一步步提升兰考县农民整体技术水平,打造科技振兴乡村‘永久’人才队伍。”陈国平说。

在科技服务团的帮助下,张雪云的丈夫从一个普通的蜜瓜种植农户成长为新型乡土人才,现在被河南商丘某公司聘为技术员指导蜜瓜种植,每年收入20多万元。如今,他也成了科技志愿服务团的一员。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像张雪云的丈夫一样懂技术的新型农民,科技服务团已培养了数十位。被服务者变成志愿者,他们不仅自己带头科技致富,还担负起辅导推广科学技术的重任,就近、及时对周边的农民进行帮扶指导。通过科技志愿服务,志愿者们赢得了农民的信任,也与农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懂农业才能有担当,爱农村才能守初心,爱农民才能付真情。”“一懂两爱”科技志愿服务团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未来几年,兰考县科技志愿服务团将扩展到600人,不断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提供高质量技术服务。”王其珍介绍,科技服务团将以“红马甲”为标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焦裕禄精神,做雷锋式的志愿者,奏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最美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