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多方共促外贸稳增长: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推行多项便利化政策

外贸进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观察中国经济的“晴雨表”。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8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这一数据的背后,离不开金融等行业的大力支持。

近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和新闻发布上,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金中夏,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就金融和外汇如何支持外贸稳增长做了详细的介绍。

“人民银行采取了很多措施做好金融支持稳外贸工作。”金中夏表示,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和民营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指导金融机构为外贸企业提供汇率风险管理服务,减免银行服务中小微企业相关外汇交易手续费;持续优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环境,提高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了34个基点,仅为4.17%,在历史上是比较低的水平。截至2022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达到了24万亿元。2022年全年,企业套保比率较上一年提升了2.4个百分点,达到24%;货物贸易中的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同比增长37%,占比提高到19%,比2021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

发挥出口信保作用,帮助经营主体防风险、拓市场、稳订单,取得积极成效,受到了企业和行业的广泛欢迎。据李兴乾介绍,一季度,中信保公司短期险累计服务支持中小微企业数量达14.2万家,增长26.2%。承保金额达609亿美元,同比增长21.8%。要继续推动出口信保机构优化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承保方案,加大一对一服务,扩大对中小微外贸企业承保覆盖面。特别要优化承保和理赔条件,提升中小微企业体验感、获得感。

与此同时,国家外汇管理局在推动跨境贸易新业态结算便利化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以高质量的便利化政策促进对外贸易增长。

据王春英介绍,外汇局推进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扩面提质。2022年,优质企业贸易收支便利化政策已经覆盖到全国,进一步拓宽便利化业务范畴,惠及更多中小优质企业。到2023年3月底,全国办理优质企业贸易收支便利化业务规模已经达到1.4万亿美元。

在促进跨境贸易投融资高水平开放方面,王春英表示,支持更多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在一定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到2022年底,已经有17个省市的企业利用便利化额度自主借入外债,平均利率为2.4%,显著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同时,实施一次性外债登记试点,取消试点企业外债逐笔登记要求,便利企业在外债额度内灵活借还,有效减少企业“脚底”成本。构建完善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大幅节省跨国公司财务成本,提升银企业务办理效率,促进投融资便利化。

“我们继续提升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水平。”王春英说,持续开展提升汇率风险中性意识的宣传指引,支持金融机构持续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形成银行服务企业汇率风险的长效机制,加强对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的支持力度,着重加强政银企合作成本分担机制,研究探索支持外综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外汇套保服务。

此外,不断拓展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应用场景。王春英介绍,当前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已经有7个融资类和3个便利化类应用场景,参与的银行有500多家,服务市场主体超8万家,完成融资金额2500亿美元,便利化付汇金额超过8800亿美元。

“下一步,我们会继续推进便利化政策‘扩面、提质、增效’,激发银行落实便利化政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更多诚信经营企业享受政策便利,努力推动形成‘越诚信越便利、越合规越自主’的市场环境。”王春英表示,继续推动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指导上海临港新片区等四个地区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通过试点不断完善政策,争取进一步推广,让更多企业享受到便利;继续拓展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应用场景,促进中小企业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推动涉外经济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