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医疗人工智能时代 医学教材仍是最佳入门券

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伴随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医生这个职业会消失吗?未来医生需要什么技能?

5月5日,被誉为中国医学教育的“干细胞”教材、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十轮规划教材主编、副主编名单揭晓。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6位受聘主编共同回答了上述问题。

医疗人工智能时代 医学教材仍是最佳入门券

《外科学》主编陈孝平院士认为,编写“干细胞”教材,培养具有“干细胞”知识结构的医学人才。就是既要培养拥有高水平医学专业技术的医学人才,更要培养具有人文情怀、沟通技巧和社会责任的医学人才,让医学真正成为一门有温度的学科。“医学人的温度可能是医生这个职业无法被人工智能完全取代的决定因素。”他说。

《妇产科学》主编马丁院士表示,科学从问题开始,人工智能是基于现有知识进行信息搜索和处理,但医学很多时候要探索未知、攻克难题。医学教材不仅要反映相关学科教学和科研的最新进展,也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空间,鼓励学生独立且深入思考,触摸到医学根本,追求用基于中国人的原创性贡献推动医学发展。

“标准化诊断和治疗,未来很有可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医学教材要培养学生全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理念,为病人提供个体化诊疗方案。”《儿科学》主编罗小平教授说。

《康复医学》主编黄晓琳教授说,“机器人+康复”的发展非常迅速,虽并不能完全取代康复治疗师工作,但高强度训练、情景模拟、客观量化数据等已显现出人工智能优势。社会对医学人才的培养要求在不断更新,教材也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完善学生自主学习条件。

《老年病学》主编张存泰教授认为,未来一定是人工智能辅助看病,医生专注看人。医学教材要打破专科之间“各自为战”,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引领未来医生将病人作为一个整体来关注。

“人工智能存在界限和偏见,背后需要有鉴别力的人。只有医生和人工智能相互配合,才能实现更高效、更准确和更贴近病人需要的医疗服务。”同济医院党委书记王伟说。

据悉,同济医院陈孝平院士、马丁院士等5位专家受聘为《外科学》等教材主编,另7位专家受聘为《神经病学》等教材副主编。该院主编、副主编总人数排名全国综合医院第一。

(华科大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