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许孝如
进入5月,随着“中特估”发力,A股强势上涨,市场情绪显著回暖。作为敏锐的机构投资者,私募在节前就已大举加仓,投入真金白银。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五一节前夕,股票私募仓位指数为80.60%,相比前一周提升了1.94个百分点,时隔16周再上80%大关。其中,百亿私募加仓力度最大。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不少私募今年都将仓位调至低估值的央国企,一方面看好估值回归,另一方面看好央国企的分红力度。昨日,中国银行罕见涨停,更是将“中特估”行情彻底激活。
据悉,“中特估”是“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简称,起因于中国央企分红较高,盈利稳定,但长期被资本市场低估而未受资金关注。不过,今年以来“中特估”的关注度在不断提高。
时隔16周
仓位再突破80%
4月底,市场虽然震荡加剧,但手握资金的私募不惧调整,在节前就大幅加仓。私募排排网仓位数据显示,五一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股票私募仓位指数为80.60%,环比上一周上涨1.94%,创下今年来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股票私募仓位指数此前在80%以下运行,如今首次站上80%大关,上一次要追溯到2022年12月23日,中间相隔16周之久。
其中,百亿私募加仓力度最大,仓位指数升至82.67%,环比上一周大增4.86个百分点,该仓位水平也创出近26周新高,点燃行业做多热情。具体来看,满仓的百亿股票私募占比62.52%,中等仓位的百亿股票私募占比31.77%,仅有5.71%的百亿股票私募处于低仓或空仓状态。
除私募大举加仓外,私募新产品备案形势也延续今年来的良好势头。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私募基金在4月一共备案2688只私募证券产品,较3月的2724只,环比基本持平;较去年4月的1632只,同比大幅增长39.29%。其中,51家百亿私募在4月合计备案251只私募证券产品,在当月备案总量中占比9.34%,这当中有10家备案数量在10只及以上。
数据显示,五一节后市场成交数据、两融数据均出现回暖,显示市场交投热情升温。5月8日,两市成交额达到1.13万亿,连续22个交易日突破1万亿元。此外,被市场称为“聪明资金”的北向资金,重回净流入态势,连续两个交易日净买入。
“中特估”受追捧
在投资标的方面,此前央国企股票在A股一直不受资金待见,然而今年却成为市场的“香饽饽”。5月8日,中国银行罕见涨停,将“中特估”的行情彻底激活,各大行业的中字头央国企也在大幅上涨。
百亿私募盈峰资本表示,结构上,在一季度银行业绩大概率见底、保险负债改善持续验证催化下,银行和保险等相关板块表现较好。向前看,考虑到5月中亚峰会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召开,预计短期“中特估”相关板块或仍是主线之一。
浙江久兴投资相关负责人王玺则认为,“中特估”是贯穿全年的一条主线,大逻辑是改革朝着深水区不断深化,这本身不是一个孤立事件。他举例称,这有点类似于2012年市场提出的“互联网+”,“中特估”的炒作其实从去年单纯炒“中字头”演变到现在“中特估+”。
“我们判断未来市场会朝着‘中特估+芯片半导体’,‘中特估+新能源’和人工智能等方向持续演化。大金融的大涨,在当下市场格局中的确会对其他板块有一定虹吸效应。”王玺说。
星石投资副总经理、首席权益投资官郭希淳表示,除盈利以外,央企还承担社会责任,这可能是他们常被折价的原因。但目前关于逆全球化的讨论越来越多,过去被市场无视的央企战略价值现在重新被挖掘出来,这意味着原先央企的折价至少要修复,至于是不是溢价,市场可能会再重新去讨论。
百亿私募仁桥资产总经理夏俊杰则表示,低估值央国企以及AI仍是当下市场唯二主线。低估值品种开始在不同行业间进行扩散,这符合历史上一般的演绎规律。
夏俊杰还提出,更看好港股市场投资机会,“港股的走势是反转,而非反弹,随着美联储紧缩政策的终结,以及港股自身调整的结束,新一轮趋势性机会也许并不遥远,做好准备,一起迎接‘两个周期的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