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十河镇位李村,农民给麦田施肥。新华社发
14.8万亩
今年,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韦集镇为切实做好小麦“一喷三防”工作,落实植保无人机45台,抓住小麦用药的窗口期,采取中午加班、晚上延时的方法对全镇14个村14.8万亩小麦实行全覆盖统防统治。
◎本报记者 吴长锋
当下正值小麦抽穗扬花期,也是赤霉病、蚜虫等病虫害高发期。安徽省迅速派出了科技特派团全方位服务,手把手、面对面向农户讲解小麦春季田管的新技术、新方法,全力做好小麦赤霉病防治,确保夏粮丰产。
把培训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4月22日一大早,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小麦产业科技特派团团长刘万程带领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长杜世州,研究员曹承富、乔玉强等一行7人,赶赴泗县丁湖镇吴圩村,组织周边种粮大户和群众参加小麦绿色生产技术培训暨现场观摩会。
“由于长期浅旋耕和作物秸秆直接还田,使用传统的小麦播种机耕地整地会导致播种质量下降,小麦产量不高。从2022年开始,在科技特派团专家的指导下,我把老式小麦播种机更换成新型‘拱地龙’精量旋耕施肥播种复式一体机,播种质量大大提升,今年小麦有望增产。”在现场观摩会上,泗县种植大户韩大朋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韩大朋口中的“拱地龙”,来自以生产小麦复式播种机械为主业的泗县农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为了解决小麦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播后镇压不实、缺苗断垄、穗数不足等问题,安徽省农科院小麦栽培团队主动与该公司对接,经过5年多的合作研发,发明了这款名为“拱地龙”的精量旋耕施肥播种复式一体机。“拱地龙”能一次完成施肥、旋耕、播种、第一次镇压、覆土和第二次镇压等六道作业,避免让机械反复下地作业,仅在整地播种环节就可将生产成本降低25元左右,有效解决耕整地、播种质量不高导致缺苗断垄的问题,适用于安徽省各大小麦产区。
“去年小麦秋种前,我们科技特派团在泗县以‘拱地龙’作为小麦高质量耕播技术的载体和提高播种质量的重要抓手,不仅在全县示范推广,还在安徽沿淮淮北、江淮之间及沿江三大麦区推广应用,累计推广应用1500万亩,增产增收、节本增效成效显著,为各地小麦播种质量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刘万程告诉记者,泗县小麦科技特派团已经先后9次深入大庄镇、丁湖镇、大杨镇、屏山镇等地,现场开展小麦丰产优质高效栽培、高效施肥与测土配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培训现场,乔玉强介绍的“小麦丰产增效绿色生产技术”吸引了大批农户。他从小麦品种选用、土壤培肥、种子处理、秸秆还田、高质量播种、高效施肥及科学用药技术等方面,向农户们讲解了如何更好地进行小麦绿色生产。
“小麦播种量大、过量施用化肥会有很大的弊端,我向大家推荐绿色有效的应对方法,包括适宜播种量、化肥用量以及部分病虫害防治药剂用量。”农户们纷纷提出日常生产中遇见的问题,乔玉强则耐心地答疑解惑。
直升机、无人机齐上阵
4月19日,安徽省宿州市萧县丁里镇科技特派员服务队在胜利社区浮水自然村召开小麦赤霉病防控现场会,合作社负责人、部分农户及种粮大户都前来参加。
防控会现场,在技术人员的熟练操作下,8架植保无人机相继起飞,不时变换速度和方向,向田间均匀喷洒农药,短短十几分钟就完成了区域麦田的农药喷洒任务。
“我种了500亩小麦,今天镇科技特派员到田间地头指导我们怎么用药、怎么用好药、什么时间打药以及药量药剂的配比,帮助我们防控好赤霉病,我们要谨记专家们的意见,抓紧时间做好小麦赤霉病的防控工作,为今年的小麦稳产增产夯实基础。”宿州市萧县丁里镇张山头村种粮大户周建华说。
最近几天,在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娄庄镇沱北、长集、杨马、司房、吴塘、双任等村农田上空,到处可见无人机实施飞防作业。
“科技特派员实施技术包保,深入田间地头普及安全用药常识,全程指导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农户在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采取‘见花打药、两次用药’措施,进行大面积专业化综合防治,全力提高赤霉病防治效果,形成统防统治、联防联治、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确保小麦增产增收。”安徽省宿州市科技局农社科科长周军洋说。
“在前期政策宣传、技术培训及合理分配防治药物的基础上,结合气象部门预警提示,宿州市灵璧县娄庄镇各村抢抓防治有利时机,出动有人直升机1架、无人直升机12架,组织服务队35支。”周军洋告诉记者,飞防与群众自防相结合,目前,娄庄镇小麦赤霉病防治总面积达7.5万亩。
“大家看,现在是小麦抽穗扬花初期,我们选用一些优质药剂来防控小麦赤霉病。天气预报显示,近期有小雨,我们得赶紧喷洒,再过五六天,等天气晴好再喷第二次药,这样效果会非常好。”灵璧县韦集镇农村经济技术工作站站长、科技特派员张杰在地头认真指导农户防治小麦赤霉病。
“今年,韦集镇为切实做好小麦‘一喷三防’工作,落实植保无人机45台,抓住小麦用药的窗口期,采取中午加班、晚上延时的方法对全镇14个村14.8万亩小麦实行全覆盖统防统治。”张杰告诉记者。
打好赤霉病“防控战”
服务于宿州市埇桥区永安镇双兴村的市级科技特派员朱德慧,老早就把“小麦赤霉病防治专报”发到村科技特派员工作群里,指导村民开展小麦“一喷三防”工作。
“随着气温升高,小麦已经进入了返青期,这是小麦生长的重要阶段。为了保障小麦的正常生长,我们科技特派员就要经常到田间地头,与农户面对面交流,指导农户进行田间管理、施肥、喷药等工作。”朱德慧说。
“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该病害具有可防难治的特点,一旦错过防治窗口期,侵染危害会造成小麦产量下降、品质降低和籽粒中真菌毒素超标,直接影响小麦销售和种植效益。”埇桥区科技特派员翟正美告诉记者。
“我们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的策略,从宣传、指导、监管等环节着力,力争把病虫害扼杀在源头,把损失降到最低。” 周军洋表示。
今年,宿州市埇桥区共选派科技特派员311名,实现科技特派员服务行政村全覆盖,并要求小麦种植户认真落实“一控两保”的防治措施,坚持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技术协同管理,重点做好小麦抽穗扬花期化学药剂防治,积极做好“一喷三防”工作,牢牢抓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目前,宿州市埇桥区各乡镇正在严格落实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实行网格化管理,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实现所有种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均有一名农技人员开展“一对一”指导服务。对于外出务工户、困难户、缺乏劳力的农户,组织社会化服务队帮助防治,做到不丢一户、不落一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