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智能建造助推建筑行业变革?催生新生代创新人才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加快转型升级,站在了高质量发展的全新起点上,一幅幅传统的“施工现场”变身为充满智慧科技的“建造工厂”。

去年初,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指出,到2035年,建筑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建筑工业化全面实现,建筑品质显著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高,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立,产业整体优势明显增强,迈入智能建造世界强国行列,全面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以深圳为例,为加快推动建设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高质量推动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深圳市政府近日印发的《深圳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提出,到2023年末全市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体系初步形成,到2025年末全市纳入智能建造试点项目累计不少于100个,建成智能建造产业园区。

日前,深圳市属国企人才安居集团坪山区沙湖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顺利完成首块阀板基础浇筑,项目正式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深圳市安居保障性住房智能建造再提速。

记者了解到,作为深圳市首个建筑机器人综合利用项目,沙湖项目由人才安居集团旗下坪山人才安居公司筹建,碧桂园科技建筑集团和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提供智能建造技术解决方案,计划有17款建筑机器人参与项目主体结构建筑与装修交付全过程,采取点面结合的应用模式,配合精益建造立体穿插施工,有效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降低碳排放量,助力绿色建造。据悉,项目竣工后,将提供保障性租赁住房2671套。

从具体实践的角度看,智能建造行业正在从理论探索走向落地应用,这预示着产业变革的到来与新的机会来临。而在“更新、更快、更强”的智能建造技术加持下,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的应用,这也催生出一系列新生代的人才与职业。

“我认为标准化是智能建造带给建筑行业的最大变化。”刘成斌从2020年进入智能建造行业成为一名解决方案工程师,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助力推广智能建造,让智能建造被更多人认可和接受。”

“传统建筑业无论是在设计、工艺还是现场环境等方面,或多或少与智能建造的要求存在冲突,如何去平衡这个矛盾,保证机器人顺利施工,同时尽可能减少现场改造和设计变更,是我们目前在做智能建造施工策划时,遇到的最大挑战。”刘成斌认为,相比传统建筑行业,机器人施工的要求更加标准化,能提高作业的稳定性,减少施工中不必要的损失。

由此可见,推动建筑行业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节约资源,重点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正是有众多像刘成斌这样的工程师的加入,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不断从实验室走向社会工地,被应用于越来越多的场景,人机协作造房的景象已成为现实。

随着科技建造发展进入新阶段,碧桂园在2022年6月组建成立了科技建筑集团,致力于科技建造方式革新,积极推动建筑机器人施工技术的应用落地。

面向与建造过程紧密关联的专业人员,碧桂园已连续3年开展工程师文化季,通过评选、竞赛、培训来激发工程师及团队、施工和监理等单位的责任感,促进多方共同稳扎稳打提升产品质量。

据悉,4月21日启动的“2023年第三届工程师文化季”,为期3个月,该集团上下超10000名工程师将参与,评选奖项聚焦项目建设过程质量、交付质量与好口碑两个维度,获奖团队与单位将获得相应激励。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博智林机器人陆续进入更多项目,期待更多的建筑房屋在“黑科技”的赋能下,加速实现智能建造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