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A股市场结构性行情显著,各板块轮动加快,人工智能、“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概念一度成为市场热门主线。近期A股震荡加剧,资金观望情绪有所加重,“后市何去何从”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人工智能等前期热门主题的行情后市能否延续?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后,新能源板块性价比如何?随着消费逐步复苏,消费板块是否迎来配置时点?针对这些问题,上海证券报记者邀请了贝莱德基金首席投资官陆文杰,富达基金股票部副总监、基金经理周文群,施罗德基金首席投资官安昀进行深入探讨。
如何看待下半年A股投资机会
上海证券报:年初以来,北向资金呈现大幅净流入态势,如何看待下半年A股市场投资机会?
陆文杰:年初,北向资金仅一个月累计净买入额便超过1000亿元,超越去年全年水平,背后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海外投资者对于中国资产信心恢复,并且中国GDP增长速度相对发达市场具备相对吸引力;另一方面,从估值性价比的角度来看,经历过2022年的充分调整,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都比较有吸引力。
未来我们会关注两方面变化。一是二季度经济复苏、企业盈利是否迎来明显好转;二是政策层面是否有更多举措,能够给资本市场更多期待和估值提升的空间。
周文群:经济复苏非线性向上,预计年内股票市场波动率仍然较大,注重估值的安全边际尤为重要。策略上,我们围绕“经济复苏”主线进行布局,主要关注消费、地产和基建相关产业链等。长期而言,我们看好有长期成长空间的高端制造、医药等板块,会在市场波动时择机介入。同时,我们对市场热点概念主题保持积极关注,相对看好“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概念的投资机会。
新能源板块估值趋于合理
上海证券报:经过一段时间下跌,新能源板块是否调整到位?目前是否存在投资机会?
周文群:新能源板块在经历了幅度比较大的调整后,整体估值趋于合理。行业的紧缺问题在过去一年得到了明显改善,上游原材料价格出现明显调整,随着供给的进一步释放,行业各个主要环节都有出现过剩的可能性,因此整个新能源板块的业绩存在比较大的下调风险。我们认为,该板块大的投资机会将出现在业绩调整后的行业整合阶段。
安昀:新能源仍然值得关注。第一,新能源行业仍在快速增长,经过近半年的调整,整个产业链的预期已经比较合理,估值也处于较低位置;第二,行业全面增长的第一阶段可能已经过去,竞争趋于激烈,未来增长将向优势龙头企业和产业链薄弱环节集中,选对公司将变得更加重要;第三,出口依然是重要增长动力,全球的减排承诺依然在加速增长,中国在这一产业的优势地位并未削弱。
上海证券报:今年以来,人工智能板块表现火热,部分标的获得外资大举加仓,这一主题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哪些细分领域值得关注?
陆文杰:从今年以来美股的表现可以看出,海外投资者更多聚焦在技术创新和进步上,这意味着投资者更愿意为新技术付费。从A股市场来看,除了人工智能本身的基础建设、算力、数据等领域值得关注以外,基于中国庞大的、多层次的客户基础和丰富的需求,市场热点正从“AI”逐步延伸到“AI+”上,我们认为,AI应用领域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AI算力的支持下,游戏、电商、广告、影视及更多产业的第二增长曲线值得探索。
周文群:长期来看,人工智能是非常重要的主题,我们会保持积极关注。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短期脉冲式的交易行为酝酿了人工智能板块估值调整的风险,在参与相关投资机会时须保持谨慎,应将安全边际作为重要考量。细分领域方面,我们偏好行业上游明确受益、有基本面变化的板块。
消费板块迎来配置时点
上海证券报:消费板块是否迎来了配置时点?
陆文杰:从总量上看,消费复苏的趋势较为明确,但复苏格局呈现分化。与线下消费场景恢复紧密相关的领域如餐饮、出行、旅游等板块复苏显著;但耐用品消费的复苏相对缓慢,比如汽车、家电,复苏的速度和高度都低于年初市场的预期。这种分化的格局叠加今年以来宏观经济数据的变化,反映出当前内需略有不足。资本市场反应也较快,消费板块出现了调整。
站在当前时点,我们认为消费行业部分细分板块及个股已具备配置价值。站在投资角度,我们认为,随着经济内生性修复,居民对于收入及消费的信心会回归。当前应做好公司研究,筛选出可以较快复苏、竞争格局较好且价格合理的公司进行布局。
周文群:当前消费复苏情况存在结构化差异,比如,线下客单价较小的消费品表现较好,奢侈品消费整体坚挺,具备极致性价比的产品普遍受到青睐。从全年的角度看,我们认为消费复苏的方向不会改变,受库存影响的环比放缓只是短期现象。整体而言,消费板块性价比突出,现在是比较好的配置时点。
安昀:我们认为消费板块已迎来配置时点。第一,消费复苏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消费决策的影响因素较多,比如当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和对整体经济的预期等,并且消费决策由个人作出,很难进行直接引导或者刺激。随着经济复苏的进程加快,消费复苏会逐步出现;第二,当前消费已经开始进入持续复苏的过程。未来随着人们对于整体经济和收入预期的逐步修复,人均消费额有望逐步提升;第三,今年以来消费品大多表现平平,原因主要与投资者对消费复苏的预期摇摆有关。消费行业整体处于预期与估值的相对低位,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