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王静
5月2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植物种质资源学家刘旭来到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与他一同到来的还有其他11位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顶尖研发机构的院士。他们来参加一个新型研发平台的揭牌仪式,并带着团队入驻平台。
当天,由山东农业大学、德州市政府、齐河县政府三方共建的山东农业大学德州(齐河)小麦产业研究院揭牌成立。现场有专家感叹:这是一场互利共赢的天作之合。
小麦是我国的三大主粮之一。小麦育种是山东农业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也是国内小麦育种界的主力军。“创制了100余项品种和技术,覆盖了过半中国麦田”“小麦新品种两年三破冬小麦全国单产纪录”,这是该校书写的小麦育种成绩单。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建有国内唯一小麦领域的全国重点实验室,也获得过小麦领域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而德州是全国第一个“亩产过吨粮、总产过百亿”地级市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齐河拥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及30万亩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区。
作为全球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由于经济实力提高和科研能力提升,小麦产量一直保持增长态势。但继续提高产量和提升品质,需要更多良种筛选、技术更新、管理细化等措施,更需要高校院所、地方政府与龙头企业联合起来,攻坚克难,突破瓶颈。“该研究院的成立,是推动我国小麦领域科产教深度融合发展的创新之举。”在现场,刘旭院士认为:研究院将汇聚小麦领域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和优势力量,聚焦小麦产业重大科学问题和产业技术难题开展协同创新。
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除了刘旭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波大学植物病毒学研究所所长陈剑平,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康振生等其他14位院士也已加盟该研究院,成为该院的签约科学家。
按照规划,该院最终将组建由院士、国家杰青等30名左右专家教授领衔,100—150名中青年研究人员、400—500名研究生组成的研发团队;未来5年,该院每年将投入1.5亿元科研资金,推动产出一批原创性成果、突破性新品种、绿色高效生产和加工技术。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种业创新是农业科技的制高点,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山东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徐剑波表示,“为加快推进科产教深度融合,我们与德州市、齐河县深度合作,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共建小麦产业研究院。我们将搭建汇聚小麦产业领域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和团队的平台,打造种业战略科技力量,联合开展种业‘卡脖子’技术攻关,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有机融合,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更多山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