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红瓦、绿树、碧海,“负碳”海岛、会展中心、滨水商业街……在山东省青岛市灵山湾,通过强化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灵山湾水清滩净、鱼鸥翔集,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100%,入选生态环境部“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灵山湾就是通过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治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型案例。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稳中趋好
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2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显示,2022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稳中趋好,海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均处于健康或亚健康状态,35个重要鱼、虾、贝类的产卵场、索饵场、洄游通道、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重要渔业水域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大量陆源污染物主要是通过入海河流和排污口进入海洋。公报显示,我国入海河流国控断面水质状况总体良好,Ⅰ~Ⅲ类水质断面占80%,同比上升8.3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占0.4%,同比持平。但入海河流断面总氮平均浓度同比上升8.9%,230个入海河流断面中,76个断面总氮年均浓度高于平均浓度。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副司长蒋火华说,总体来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由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出现,必须深入打好重点海域等污染防治攻坚战,把海洋环境质量改善的势头巩固住。
建设美丽海湾助力改善近岸海域水质
《“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聚焦建设美丽海湾的主线,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健全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体系,提升海洋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协同推进沿海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张志锋说,美丽海湾是美丽中国在海洋生态环境领域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载体。近年来,生态环境部门会同各有关部门和沿海地方,坚持环保为民,突出“美”的导向,在全国18000公里海岸线及其毗邻的近岸海域,划定283个海湾,把“十四五”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每个海湾;组织沿海地方征集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凝练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创新建设模式。
“监测结果显示,美丽海湾建设对我国近岸海域水质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主任王菊英说,2022年,283个海湾中,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超过85%的海湾有144个,其中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达100%的海湾有111个。与2021年相比,90个海湾优良水质面积比例有所提升。
海洋环境监测装备保障能力不断强化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近岸海域、美丽海湾和微塑料监测工作,强化监测体系运行和质量管理,支撑美丽海湾建设和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王菊英说,监测工作是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础,也是服务公众亲海、临海需求的重要保障。目前,生态环境部门已在全国建成70余套海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天空地海”一体化海洋环境监测装备保障能力不断强化。“中国环监浙001”“中国环监苏001”两艘海洋监测船与原有“中国环监001”“中国环监冀055”组成专业化海上作业船队,生态环境系统海上监测作业能力再次提升。
“我们还拓展了海洋自然保护地和滨海湿地监测范围,不断夯实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监测,拓展了海洋垃圾和海洋放射性监测范围,补充完善海洋碳监测数据等。”王菊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