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符晓波
恰逢第15个世界海洋日和第16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之际,“6·8世界海洋日·海洋演说大会”于6月10日在厦门闽南大戏院举行,国内知名海洋科学家现场分享海洋知识和科考故事,并与青年学子、艺术家、观众展开跨界交流,共同探讨海洋、科学、艺术的交融之道,共同推动海洋科普传播,提升全民海洋素养。
来自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主要从事深海原位探测技术研发与深海极端环境探测研究的张鑫研究员在现场分享了探索深海的经历,与现场观众一同回顾我国深海探测技术的发展及对全球深海研究的贡献,讲述深海的特殊环境与特殊的生命现象、蕴含的资源和生态潜力以及在气候变化中发挥的作用等多个问题。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鑫现场演说。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供图
作为“嘉庚”号共享航次首席科学家代表、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唐甜甜副教授,分享了“嘉庚”号去南海科考的共享航次故事。她向观众分享跨领域协作探索南海科考经历,以及当时“嘉庚”号为公众讲述科考采样和海上大讲堂的故事。
观众在海洋演说大会现场提问。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供图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陈剑桥高级工程师,分享了丰富的实拍图片和视频,向观众生动科普什么是南极“越冬”,讲解人类为什么要去南极科考、南极的冷、南极的科考站数量、长城站的外形、南极企鹅的真实长相等,带大家“云”体验了南极科考。
“6·8世界海洋日·海洋演说大会”现场。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供图
此次活动由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闽南大戏院管理有限公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享航次专家组办公室、厦门大学科考船运行管理中心、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及70.8海洋媒体实验室联合主办,旨在通过致敬海洋与海洋科考,传递海洋科学与艺术之音,推动海洋科普传播,提升全民海洋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