芶文涵 陈 科
6月5日,中国气象局召开视频会议,就汛期气象服务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强化、再落实。会议指出,当前我国已进入主汛期和灾害多发期,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多发重发。而在前不久,水利部印发通知部署加强山区河道管理工作。通知提出,要详细梳理山洪灾害防治区内流域面积小于200平方公里的小流域,逐个流域核查河流名称、所属行政区、所属水系等情况,建立河道名录,并落实管理责任,把山区河道管理情况纳入河长制考核。
为什么要建立山区河道名录?其必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建立名录后应如何对山区河道进行管理?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近期对相关专家进行了采访。
筑牢基层地质灾害防治体系
“引发山洪灾害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地震活动和人类活动。”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陈宁生说,气候变化导致雨季提前或滞后的状况出现,使得防范难度加大。同时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水流量增加,若叠加暴雨,洪水水量就会进一步增加,最终容易引发山洪灾害。
陈宁生认为,地震后会形成许多松散的岩土体,岩土体堵溃形成的洪水流量会超出公众原来所认识的最大规模,容易造成较大的灾害。同时,人口增加致使住房用地不断扩大,不少小流域出现房屋挤占行洪道的情况,有的小流域还出现流动人口在河道边缘修建住房的现象,这些活动增加了人员伤亡等水灾害风险。
“人口增加后,当地居民对耕地的需求也会变大,河道上游可能出现生态破坏现象,地表植被受到破坏后,其截留雨水的作用减少,水土流失加重,从而加大发生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的风险。”陈宁生补充道。
面对这些防不胜防的山洪灾害,我们该如何有效应对?陈宁生说,目前我国构建的群测群防体系可一定程度上解决山洪灾害防灾减灾的问题。
“灾害来临前的及时主动避让,是四川省防范地质灾害的重要‘法宝’。”四川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说。2022年6月10日凌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草登乡先后发生5.8级、6.0级地震。当日2时许,草登乡科拉机村四组俄热塘突发滑坡地质灾害,但由于当地3户19人已被提前转移避险,因此避免了人员伤亡。
针对山区特点因地制宜
在科学防范山洪灾害的过程中,建立山区河道名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际上在2000年我国首次规划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时,建立山区河道名录的工作就已拉开序幕。“名录相当于山洪灾害的一本账,通过这本账我们可以查出哪些河道优先防治,哪些河道滞后防治。”陈宁生说,建立山区河道名录可以给山洪灾害的评估工作,提供最基本的科技支撑。
在形成山洪灾害一本账后,针对不同山区的不同特点,也要使用不同的灾害防治手段。陈宁生指出,像青藏高原这种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的地区,仅在喜马拉雅山区内就存在2000多个大于0.1平方公里的冰湖,因此这些地区容易出现冰湖溃决洪水灾害,而溃决的地点处于高海拔山区,一般手段的监测预警实施困难,因此需使用一些更为先进的技术,例如通过安置传感器、使用无人机等空天地一体化技术来实现监测预警。
关于如何对山区河道进行智慧管理,陈宁生认为,首先要准确分析河道灾害类型,做到精准出击、对症下药,并充分发挥以群测群防为基础的监测手段,及时发现灾害预兆、传递灾害预警信息。
“群测群防体系能否发挥作用,关键的一环是广大隐患点的地灾监测员和监测责任人。”四川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说,地灾监测员处在防灾体系的最前端,是灾害的“瞭望员”和“吹哨人”,相关监测员应严格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日常巡查工作,并定期组织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