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记者手记丨让科技在田间地头“扎根”

科技日报记者 刘园园

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浙江乡村,令人印象深刻的除了这里的碧水青山、怡人村貌、整洁村舍,还有田间地头的科技含量。

在这里,科技不是噱头,也不是锦上添花。

它的作用看得见、摸得着:通过设施化种植,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显著提升,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卖出了好价钱;借助产业化模式,农产品实现标准化种植、采摘、存储,利用深加工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逐步形成产业链;依靠数字经济平台,农产品不再愁销路,全网都能卖,甚至贴上二维码,全程可溯源。

各种各样的科技手段与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具体场景紧密结合,发挥实际效用,落地生根。它们真正成为农田里的生产力,变成助力农民致富的靠谱帮手,让老乡们钱袋子鼓起来,有了实打实的“获得感”。

实际上,也只有这样,科技才能真正“扎根”于田间地头,为农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在广大农村地区获得推广。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在丽水市青田县,尽管建设大棚增加了杨梅种植成本,种植户还是积极性不减。原因就是,设施种植大大提升了杨梅的品质和产量,种植户的实际收入增加了,尝到了科技带来的甜头。

“千万工程”书写的科技致富故事未完待续。期待看到更多高科技在田间地头“扎根生长”,助力万千农民群众尝到实实在在的“致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