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崔爽
点一杯奶茶能产生87条数据。这是近日上海市消保委对包括“CoCo”“沈大成”“茶百道”等在内的29家知名奶茶店、快餐店进行暗访后,经上海市网信办调查得到的惊人结果。
“数据富矿”背后,关注点餐、扫码支付等消费方式扮演了重要“推手”。
为保护消费者的自主选择、公平交易和个人信息安全等权益,6月19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对强制关注公众号”消费监督工作,用户可将扫码消费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映,中消协将对线索进行汇总、分析、整理,并视情节采取提示警示、约谈劝喻、支持消费者诉讼、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等方式,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如今,扫码代替人工服务已经成为一种常见做法,但这种意在提高效率的便民方式,却因为部分场所要求通过关注公众号来缴费、强迫授权个人信息、日常频繁推送广告等设置,给用户带来不小困扰,也大大增加个人信息泄漏的风险。前述调查中发现,某网红连锁奶茶品牌每收到一笔订单,就可以产生87条数据,截至今年3月,累计产生的数据超过100亿条,其中,涉及消费者姓名、电话、收货地址经纬度的敏感个人信息高达6.7亿条。
鉴于日常消费行为中蕴藏的可观数据量及其背后的经济价值,中消协表示,任何企业的任何商业行为,都必须尊重消费者的意愿,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守住法律的底线。经营者将关注公众号或使用手机APP、小程序作为消费者行使权利或享受服务的前提,并在此过程中获取与服务无关的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行为,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侵害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
此前,北京市消费者协会、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等地方消协组织已经就“扫码强制关注使用”发声,通过发布倡议、组织经营者进行自律承诺、开展专项消费监督等维权工作,呼吁商场、餐厅、停车场等商家在扫码缴费过程中不强制消费者关注商家公众号、不过度索取用户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