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全国优秀科普微视频作品展演活动首次走进高校

科技日报记者 郑莉 实习生 孙嘉隆

6月20日,2023年全国优秀科普微视频作品展演活动在江苏省扬州大学举办。此次,共有《高速铁路自动驾驶系统》《中国熊猫》《天问一号到达火星后要开展哪些工作》《气候变化中的海洋》《降温喷雾有何危害》等100部优秀作品获奖。这是今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的重要内容之一。

科技部人才与科普司副司长李勇介绍,近年来,科技部不断完善科普工作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体制机制,先后推动出台了《全民科学素质规划行动纲要(2021—2035)》《“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等纲领性政策文件,科普法的修订工作也正在推进中,初步形成了适应新时代科技强国建设要求的科普工作新格局。

与此同时,依托全国科技活动周,持续开展科技列车行、全国科普讲解大赛、科普微视频展演活动、全国科学实验展演汇演、优秀科普展品巡展暨“流动科技馆”进基层等一系列丰富多彩、贯穿全年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积极推动科普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全力构建大科普工作格局,让热爱科学、投入创新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以高质量科学普及助推高水平科技创新。

近年来,科技部党组高度重视高质量科普作品供给,在科普微视频展演活动方面,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涵,通过科普微视频进校园、科普微视频研讨沙龙等方式,让更多的受众与科普工作者、行业专家加强沟通交流,扩大科普作品影响力,提升科普资源共享度,助推新时代科普事业快速发展。

扬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长金介绍,扬州市坚持把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一同部署、一同推进,一批综合性科普场馆和教育基地建成投用,重点实施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飞鲨”科技教育工程等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全市科普事业蓬勃发展。此次,组织开展科普微视频展演、科普工作巡礼展览、科普微视频创作研讨会、中小学生科普教育基地观摩等一系列活动,旨在面向更多的青年朋友们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必将有力推动“热爱科学、崇尚科学”在扬州大地蔚然成风。

活动现场,组委会通过展播科普微视频作品、现场科学实验、科普演讲和小品、音诗画和歌舞等方式,为200多位参会代表与观众呈现一场精彩纷呈的科学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