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港两地资本市场深化合作再结硕果。6月29日下午,北京证券交易所与香港交易所签署合作备忘录,正式推出“北+H”两地上市安排。
6月29日下午,北交所副总经理李永春与香港交易所联席营运总监陈翊庭签署备忘录。北交所供图。
根据备忘录,北交所上市公司符合香港交易所发行上市条件的,可按照《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规定,向香港交易所提交发行上市申请文件后报中国证监会备案。在港上市公司,符合中国证监会有关规定和北交所发行上市条件的,可按现行制度规则申请在北交所公开发行并上市。两所还将在项目课题研究、市场推广、人员培训交流、投资者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
北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北交所将围绕高质量推进市场建设的目标,持续深化改革、增强服务能力、完善市场生态,推动国际化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不断迈进,更好服务境内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服务更多境内外投资者分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红利。
回应市场诉求
走国际化道路
作为我国最年轻的证券交易所,北交所肩负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重要使命,是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走国际化道路,是落实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健全市场功能的必然要求。
“近期,我们围绕高质量建设北交所这一重大课题,开展了多方调研。从各方反馈看,业界普遍希望北交所积极探索国际化业务,有的北交所上市公司还提出开启赴港二次上市,以丰富融资渠道、便利开展国际业务;有的在港上市公司也提出,明确‘北归’上市方式,分享北交所发展红利。内地、香港监管机构积极回应市场诉求,指导京港两所进行了多轮次的沟通协商,快速达成共识。”北交所总经理隋强致辞时表示。
6月29日下午,北交所总经理隋强在北交所与港交所合作谅解备忘录签约仪式上致辞。北交所供图。
隋强表示,京港两所推出“北+H”两地上市安排,是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持续深化北交所改革、服务市场需求的重要举措,将进一步拓宽内地和香港“A+H”模式的惠及面,促进京港两地资本市场形成合力,便利更多企业借助两地市场加速发展。
“京港两所分处京津冀、粤港澳腹地,依托‘北+H’机制,南北两个重要的区域发展极架起了连心桥、创新桥。京港两所将进一步扩展服务范围、优化投资者结构和完善市场功能,不断促进两地市场要素的互换与聚合,助力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更好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经济政策,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隋强说。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欧冠升表示,签署合作备忘录为两家交易所长期深入的金融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连接中国与世界迈出了新的一步。期待与北交所共同努力,连接资本与创新,积极支持企业成长,为投资者创造机遇,推动两地资本市场的共同繁荣。
助力高质量扩容
市场期待京港通
4月发布的《北京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到:“加快提升证券市场功能,推动北京证券交易所高质量扩容,着力培育标杆上市公司,支持其开展政府债券交易,丰富REITs等交易品种,推动与境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
坐落于北京市金融街上的北京证券交易所本报记者吴科任/摄
开源证券北交所研究中心总经理诸海滨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由于“北+H”上市机制是双向的,一方面为北交所上市公司“出海”提供了便捷通道,有助于北交所上市公司扩大融资范围,同时借助港交所平台,进一步扩大企业品牌价值;另一方面,针对在港上市的红筹股或同股不同权的公司来说,若回归A股,北交所的政策环境相对宽松一些。整体来看,这一机制有望为两个交易所补充“新鲜血液”,尤其是处于成长期的科技企业。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北交所以创新型中小企业为主体,已经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集聚超过200家上市公司。其中,八成左右企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精密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细分领域。
在诸海滨看来,“北+H”上市机制不仅是北交所高质量扩容的一个抓手,而且对于改善北交所流动性依然可期。“A股已有沪股通和深股通,不排除未来开通京港通,势必吸引一部分北向资金进入北交所。”诸海滨表示,北向资金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与机构投资者占主导的北交所相匹配。
隋强介绍,目前北交所吸引了540余万投资者、600余只跨市场基金产品和社保基金、QFII、RQFII等多元投资者群体参与其中,北证50指数提供了跟踪观察、投资操作的重要参考,也推出了融资融券和混合交易机制。北交所已从平稳开市运行迈向规模攻坚、功能提升的关键时期,站在新阶段的新起点,北交所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办出特色、办出优势。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作者:吴科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