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晶霞 科技日报记者 都芃
7月3日,中央政法委在京发布2023年第二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共有50位勇士光荣上榜,其中就包括核四〇四有限公司职工陈江。
时间回到5月27日,那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星期六,也是陈江忙碌了近一个月后久违的休息日。午饭过后,和往常一样,喜欢散步的他前往嘉峪关迎宾湖,享受着难得的悠闲时光。
走至公园大湖东北角时,陈江发现有位老人不慎跌入湖中,不断挣扎。眼看湖水就要没过头顶,危急关头,他来不及迟疑,迅速扔下了随身物品,果断翻越围栏跳入湖中,朝着老人拼命游去。
5月的湖水仍冰冷刺骨,陈江多次尝试逼近老人,但湖面情况复杂,溺水者年事已高,没有自救意识。加之入水时间过长,陈江逐渐体力不支。施救数次无果后,陈江的身影渐渐消失在了湖水中,就这样,他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那个午后。
事发后,短短百余字的见义勇为公示,陈江的领导、同事们不知道含着泪读了多少遍。回想起平日里相处的点点滴滴,仿佛昨日笑着打过招呼、中午一起吃过饭的陈江,依旧还在身边。“面对这样的危急时刻,他是肯定会冲上去的。”陈江的领导朱盈喜说,朝夕相处的几年间,陈江的踏实、真诚、善良和热心留给他和同事们很深的印象。
2019年,陈江从兰州大学毕业,站在人生选择的十字路口,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手握着在材料领域不俗的成绩,他将目标直接锁定在了核四〇四公司。他作出了一个决定——前往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陈江告别母校,怀揣着一颗滚烫的赤子心,踏上离家的列车,奔赴635公里外的核城,满腔热血投身到祖国的核事业中。
来到工作岗位不到半年时间,陈江已经成长为一名能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2021年,陈江被抽调至第四分公司特材一室,成为某重点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与之前的调试工作相比,专项科研完全是新的挑战。实验设计、数据分析、项目管理以及工程化应用……对他来说都是全新的领域。
需要一一攻克的关卡就摆在面前,做还是不做?陈江坚定地选择了前者。为了克服多个新专业的挑战,他深入一线“摸爬滚打”,虚心求教,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研究相关资料。短短两个月过后,他已对研究项目内容了然于胸。
当有了新的挑战,陈江总是第一个出现在现场。为了攻关,他曾将行军床搬到实验室,与设备“同吃同住”100个小时;疫情期间他更是主动请缨驻厂70余天,在最前线拼搏了1700多个小时,保证项目进展不受影响。
但他从不居功自傲,愿意将自己所学所想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周围的人,同事们都知道,不管什么时候,只要遇到了困难,找陈江肯定没错。与陈江一同入职的同事王悦在听到他的噩耗后,大脑一片空白。点开列表中陈江可爱的猫咪动漫头像,翻看二人的聊天记录,目之所及皆是陈江认真回复她提出的每一个工作难题。“陈哥是特别好的一个人,我们在招聘的时候认识的,当时面试前太紧张了,他主动跟我聊天,不断地鼓励我,后来我们一起被录取,又分配到同一个班组,他的踏实、认真大家有目共睹,我们都说他是好大哥,即便工作调动后,只要我有工作或者生活上的难题,他总会很认真地给我支招帮忙,从来没有不耐烦。”王悦揉着通红的双眼回忆起与陈江相处的点滴。
“生活里陈江很腼腆,处处为人着想,但对待科研工作他总是热情高涨,积极主动,平时他话最多的时候就是科室技术讨论的时候,其余时间总是在默默地干。”陈江所在的科室主任李鸿亚这样评价道。李鸿亚还记得,2022年底评选先进时,陈江高票当选,但他却主动拒绝了提名,他认为自己还有提升的空间,他想把机会让给更优秀的人。
陈江是个内敛、不善表达的人,但他又是个温暖、细心、“热心肠”的人。科室里的20余台设备,陈江能够将它们的操作流程摸得清清楚楚;日常工作中的餐票、车票、物资申领、报销等繁杂小事陈江也都包揽下来,经常是前脚忙科研,后脚忙保障,毫无怨言,有他在,科室里永远都是井然有序、气氛融洽。
事发后,核四〇四公司为陈江举行了追悼仪式,并协助他的父母办理后事。当陈江的父母看到陈江电脑中留下的资料,他们才知道儿子在从事怎样一份工作。过去他们每每问起,陈江总是说:“小单位,我日常也就打打杂,都是办公室很平常的一些活儿。”陈江不爱和父母诉说工作中的辛苦,害怕父母心疼。他总是和父母说:“我们单位好啊,氛围好、同事好、发展好,你们放心……”
如今,陈江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仍然温暖着这座核城。我们将永远记得,在这个初夏,一位年轻、可敬、可爱的核工业人,将自己化作了核城大地上一株默默扎根的骆驼草,永远留在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