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刘艳
近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主办的“2023云边协同大会”在北京召开,多项相关技术成果及产业推进进展在会上发布,来自11家企业的22个产品及平台通过了2023年分布式云、边缘计算、AIoT平台等最新评估。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指出,存储、计算、网络技术都是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是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支撑,我国应当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机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科技强国建设,掌握数字经济竞争主动权提供坚实支撑。
“我国算力规模排名全球第二增速排名第一,但算力输送效率不高。”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栗蔚指出,车联网、实时渲染、AR/VR、智慧城市等应用对高算力、低时延的需求正呈指数级增长,算力服务低时延的需求愈发迫切。
时延通常指一个报文或分组从一个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耗费的时间。栗蔚说:“算力服务时代,时延定义不仅局限于端到端网络时延,还延伸拓展至用户获取和使用算力服务的时间成本,是衡量算力是否便捷、普惠和泛在的关键客观指标。”
当前,以运营商、云服务商为代表的算力服务供给侧企业,加速建设覆盖全国范围的算力基础设施,强化云边端统筹协同,统一提供多层级分布式云算力服务时延圈。
栗蔚介绍,“算力服务时延圈”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用户根据业务需求端到端算力服务接入获取的最大时延。构建算力服务时延圈,应重点基于用户视角从算力供给、传输能力、协同调度三方面强化能力。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云边协同产业发展与实践落地,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代晓慧建议,贯彻落实国家重点政策、持续推动技术产业融合、是加快完善云边端协同标准体系。
《算力服务时延圈评价模型》标准在会上发布,算力服务时延圈领航计划同时启动,栗蔚表示,接下来将联合政产学研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健全完善标准体系,逐步构建覆盖全国各省区市的多层级算力服务时延圈,降低用户算力服务获取和使用成本。
在此前的测试中,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边缘云、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的边缘智能云EIC在北上广地区时延圈评估中达到了卓越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