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北京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绿心“三大建筑”、东六环入地改造项目等一批气势恢宏的“超级工程”,勾勒出未来城市图景。7月6日,北京城市副中心举办“科技创新人才建功副中心”新闻发布会,5位来自副中心建设一线的科技尖兵、创新人才代表,分享其与副中心的故事。
北京城建集团建筑工程总承包部副总经理、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02标段项目经理李金和,参与的是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这项“超级工程”在地下40米深的基坑内建造,毗邻北运河,周边道路、建筑物、铁路、市政管线密布。为了攻克止水沉降问题,李金和带领团队创新应用了“T”型地连墙、“盖挖逆作”等施工工艺。目前,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即将开始“京帆”屋盖建设。
北京建工集团城市副中心剧院项目总工程师付雅娣说,这项“超级工程”涉及声学、灯光音响、舞台机械等60多个专业系统、30多个学科门类。为了避免机电设备运转影响剧院的声学效果,她带队编写建筑版的“查重软件”,只要导入声学参数和机电设备排布方案,就可以用软件模拟“巡线”,交叉比对,一番排查,即可找到所有“越线”节点部位。
东六环入地改造项目是一个在地面上看不见的“超级工程”。中铁十四局的“90后”孙长松,是项目部的盾构经理。两年多来,国产最大直径的泥水平衡盾构机“京华号”成功攻克55个地上风险源,完成7336米地下穿越,地层沉降始终控制在毫米级,创造国内同类型工程施工新纪录、业内最快开挖纪录。“‘京华号’在行业内首次应用了超大直径盾构同步双液注浆工艺,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孙长松透露。
作为北京环球影城主题公园项目总体规划及设计负责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一设计院副院长张庆利带领团队运用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将科技、人文、智慧、绿色、低碳设计贯穿始终,成功打造“功夫熊猫”主题IP,在副中心建设一线锻造出一支具有国际水准的创意设计团队。
作为通州区永乐店镇西槐庄村科技小院院长,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张晓恬说,在科技小院,他们既是学生,也是农民、销售员、宣传员。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利用互联网“直播带货”等方式,西槐庄村的集体收入已经从2020年的11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70万元。
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胡九龙表示,在城市副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尊重科技、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尖兵在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一条重要的原则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