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有了语音问答机器人,真的是太方便了,有了它,种桃子选什么品种?遇到虫害怎么办?这个季节该施什么肥?机器人都可以告诉我。”7月11日,北京市平谷区大华山村桃农关庆红拉着记者演示起来。
大华山村地处平谷区东北部,是大桃种植大村,大桃栽培面积4600亩,年产量2000余万吨,拥有着100多个大桃品种。
如今,在大华山村,数字技术正改变着大华山村的大桃种植方式。
这一切都源于在农业农村部“数字乡村技术”重点实验室、“村镇社区大数据互联与智能服务平台研究及示范”课题支持下,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智能化管理岗位科学家吴华瑞研究员团队在全国开展的数字乡村示范点建设,大华山村便是核心示范点之一。
在这里,数字乡村从理想照进了现实。
“你看,这是吴华瑞老师团队给我们村装的‘大桃机器人’,有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桃子长得怎么样,是缺水了还是水多了,有没有虫子,真是神了!”大华山村支部书记张立军说。
张立军所说的“大桃机器人”,就是课题组在大华山镇应用的“生产智能化管理+产业链全程服务”科技服务系统。该系统可以提供大桃、蔬菜等生产、品质、市场、技术、服务等全过程数据,实现平谷大桃、设施蔬菜、生态休闲全产业链的科学分析、指导、管理与服务。
吴华瑞在大华山村基地指导生产。受访者供图
“这相当于给大桃或者蔬菜种植基地装上了‘智慧中枢’。”吴华瑞介绍,面向大桃和蔬菜的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各环节,课题组通过利旧、新建等方式,为种植基地定制了个性化服务系统,包括生产物联网监测、田间水肥管理、无人植保作业、标准化种植服务等,提供了点对点、智能化、数字化的服务。
大华山村数字乡村试点建设,不仅铺就了传统大桃产业向智慧果业的蜕变之路,也让村民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数字实惠”。
“我们联合北京互联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定制了互联农业大讲堂、区域农技服务小程序等技术产品,将大桃和蔬菜种植经验通过AI模型训练形成迁移网络问答模型,提供智能化农业技术服务。”吴华瑞说。
如今,团队在大华山镇通过农技直播间、大讲堂服务农户15645名,线上线下培训农户92238人次,解决了村民90%的生产问题,80%的市场问题,提升了服务区域的生产标准化水平。
“以前,桃农想咋种就咋种,质量不一,收购来的桃子有时会被超市拒收。我们联合合作社用订单倒逼生产,导入吴华瑞老师团队成果,围绕标准开展科学种植,提高了果品质量,增加了果农收入。”互联农业总经理杨国栋说。
2021年6月22日,在平谷区大桃主产镇大华山镇的大桃销售工作会议暨“互联网+大桃”启动仪式上,吴华瑞团队获得了为大华山镇大桃产业作出突出贡献的荣誉证书。
“大华山村数字乡村试点建设,运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以点带面、织面成网、一网尽捞’的基层精细化治理与居民服务,打通了村两委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给大华山村桃产业插上了‘数字翅膀’,为平谷首都特色休闲及绿色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产业发展提供了‘大华山村样板’。”吴华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