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彰显科技底色
庞大的数字火炬手跨江而来、跨越运河的拱宸桥连通古今、此起彼伏的钱塘潮变成舞台……9月23日晚,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内,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现场通过VR、AR、裸眼3D等技术应用,让梦幻照进现实,呈现中国美学内涵。
9月23日,“数字火炬手”与现场最后一棒火炬手汪顺共同点燃主火炬塔。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上亿“数字火炬手”点燃主火炬
当数字火炬手大步奔向杭州亚运会主火炬台“钱江潮涌”,场内场外观众也在点击手机为“火炬手”奔跑助力,亚运史上首次场内外观众同屏互动点燃了数字火炬,杭州亚运会黑科技观赛方阵由此拉开。
此次AR互动环节由杭州亚运会开幕式5G元宇宙沉浸互动合作伙伴中国移动咪咕公司负责技术实现,在中国移动5G+网络的算力支撑下,万人同场并发协同互动技术、云边端多级融合感知定位技术等一揽子创新协同托起了以场内场外、数实融合互动为主基调的观赛体验。
绿色燃料加持亚运圣火
杭州亚运会主火炬的燃料是“绿色”甲醇,之所以将其称之为“绿色”,是因为该甲醇的制备过程“零增碳”,即从生产甲醇到燃烧甲醇,产生、消耗的二氧化碳量实现完全中和。这也是人类首次将零碳甲醇作为火炬燃料应用到大型赛事。
戳视频,解读“绿色甲醇”的零碳密码↓
数万人同时上网没有“通信焦虑”
为全面确保亚运会开幕式期间8万名观众与工作人员收发视频、图片以及拨打视频通话等网络需求,中国移动为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组建的2.6GHz异频+4.9GHz同频双层网络,可实现5G容量提升24%,5G单用户下行速率提升4倍。与此同时,结合3DMIMO(大规模天线阵列)、多频分层、超大上行等先进通信技术,中国移动全球首创的具备超密组网能力的5G自呼吸弹性网络构架,拉起了一套“双路由、双机房、双设备”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转播画面
电子烟花惊艳绽放
今年的亚运会开幕式改传统的“实物烟花”为“数字烟花”,以此传递绿色环保理念。
“通俗来说,数字烟花就是利用数字技术’燃放’的电子烟花。”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科技委委员、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网络对抗研究所所长闫怀志介绍说,这些技术不仅可以模拟出烟花的爆炸效果,而且可以随时调整烟花的形状、颜色、爆炸高度等参数,使烟花更加灵活、多样。相比传统实体烟花,数字烟花具有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而且还具有成本低、灵活多样、安全等优点。
科技护航 亚运鸣锣开赛
气象“卫士”护航亚运会
精准的气象预报离不开气象装备的有效支撑。围绕亚运会、亚残运会赛事和城市运行气象保障需求,杭州亚运会建立起由常规自动气象站、新一代天气雷达、X波段天气雷达、微波辐射计等组成的综合立体气象监测站网。
建在杭州三堡江边铁塔上的自动气象站。图片来源:新华社
在宁波象山亚帆中心周边,钢铁围网保护着一部P波段对流层风廓线雷达。这台雷达能稳定探测从地面到高空12000米大气风场的精细化分布,实时探明风向、风速等信息。
除了气象雷达组网探测,在杭州亚运会现场,航天科工二院23所航天新气象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了2000多套自动气象站。其中海上灯塔气象站、海温浮标气象站、沙温气象站等10套自动气象站,专门为亚运会量身打造,精准“把脉”天气,保障赛事进行。
由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自主研发的“妈祖”系列海洋环境数值预报模式,首次应用于杭州第19届亚运会帆船比赛,提升了赛事海洋环境预报准确性和效率。为提高海洋环境信息预报准确性,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将“妈祖”海流和海浪模式的数值预报范围,扩展至整个东海,比赛海域最高分辨率设置为20米,每日可输出未来5天内的海浪、海流、海温逐小时数值预报产品。
数实融合 提升观赛体验
9月初,全球首个支持超大空间超高并发的“亚运AR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这是杭州亚组委推出的智能亚运项目。通过智能亚运一站通进入“AR服务”,观众便可享受AR场馆导航、AR吉祥物迎宾秀、AR知识科普等服务。
赛场两侧的4K高清摄像机和VR相机捕捉运动员不同角度的动作,将运动员每个精彩瞬间定格和360度回放,生成“子弹时间”特效。生成这种实时处理极其考验网络和算力,依托中国电信边缘云的媒体处理和分发能力,在云端可以实现实时拼接、切片和渲染,输出不同视角画面。同时,“子弹时间”能够与中央电视台转播信号融合,实现多角度、清晰的即时多维比赛细节还原,为观众提供多视角的观赛体验。
图片来源:中国电信 IT时报
对于无法亲临现场的观众,杭州还在城市侧推出各类观赛空间,丰富线上线下观赛观赛渠道,鼓励市民通过交互、沉浸的方式参与体验,真正做到了亚运盛会,全民共享。
(综合科技日报、新华社、中新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