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南大苏州双向奔赴,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科技日报记者 金凤 通讯员 南萱

名城牵手名校,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共同探路。9月24日,南京大学苏州校区2023产业科技创新大会在江苏苏州举行。来自各高校院所、知名企业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模式。同时,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全面正式启用。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信长星,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孙尧,商务部原部长、南京大学校友陈德铭等出席大会。

南大苏州双向奔赴,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2023产业科技创新大会。南京大学供图

信长星致辞指出,南京大学是向世界一流加速奋进的百年名校,苏州是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制造业名城、开放创新名城。希望南京大学和苏州围绕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双向奔赴”。

南京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致辞表示,南大要让苏州校区成为发展壮大新工科的主阵地、实现跨越发展的新引擎、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培养产业科技拔尖创新人才的新平台、吸引全球优秀人才的聚集地。

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指出,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三大强国战略的重要交汇点,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南大苏州校区必将开创苏州高质量发展、南京大学内涵式发展新局面。苏州将一如既往服务好校区建设,希望南京大学苏州校区立足“南大所长、苏州所需”,强化“新工科”特色优势,与苏州深化合作,共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断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源头贡献力。

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谈哲敏表示,南京大学将充分利用苏州校区建设这一机遇,牢牢把握世界科技进步大方向和全球产业变革大趋势,紧密对接国家与区域发展需求,着力强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努力突破关键技术难题,大力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助力我国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助力江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助力苏州的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更好地推动一批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成果落地,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打造“南大—苏州”样板。

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庆文指出,建设高水平大学是促进教育、科技、人才融汇发展的有效方式,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全面正式启用为苏州未来发展带来了无限的憧憬和希望。今后,苏州将致力于更好地服务南京大学在苏州的科技创新,与南京大学携手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主旨报告环节,陈德铭表示,南京大学在苏州建设新校区,要注重用好各类资源,深化开放式办学,积极与海内外、产业界、知名高校及社会各界交流互鉴、合作创新,在开放前沿办好开放式大学校区。

科学技术部原副部长、苏州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南平深入分析了碳中和科技创新的技术竞争焦点、技术发展重点、技术研发重点,并表示苏州实验室未来将与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深度合作,开展相关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共同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国务院参事、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介绍了全球科创中心指数相关研究成果,认为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将促进区域协同,促进南京苏州双城互补,同时在校、地、企齐心协力下,在良好创新生态浸润下,校区将发挥创新人才队伍、创新联盟的网络效应。

中国移动副总经理高同庆表示,我国信息通信产业要担当新使命,筑牢数字经济基础、打造创新发展引擎、增强产业升级推动力,成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坚实支撑。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朱爱勋表示,面向未来,要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强省之要,突出创新战略地位,全面实施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行动方案,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会上发布了《南京大学2023产业科技创新倡议书》,呼吁社会各界同仁携手前行,共同增强科教报国的自觉性、使命感,在报国为民上全力履行“先锋队”责任;共同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支撑上全力彰显“动力源”担当;共同促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在产业支撑上全力激发“助推器”效能;共同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在人才支撑上全力发挥“强磁场”作用,把握世界科技进步大方向、全球产业发展大趋势,助力江苏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