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广东自贸试验区:聚力制度创新 推动高水平开放

【自贸试验区十周年】

自2015年设立以来,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已走过八年发展历程。八年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广东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改革创新“试验田”作用,打造了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生动样板,广州南沙新区、深圳前海蛇口、珠海横琴新区3大片区取得制度创新丰硕成果——

在南沙,“一件事”审批服务体系的构建,让个人从出生到养老、企业从开办到注销的141项集成服务事项实现网上“一次办”;

在前海,境外专业人才执业制度的不断创新,让港澳医师、港澳税务师等18类专业人士备案即可执业;

在横琴,商事登记“跨境通办、一地两注”机制的建立,让横琴和澳门两地的投资者只需要选择一个地方即可通办两地注册登记,3小时领取营业执照。

广东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的源头活水,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投资贸易日益便利,吸引着科技创新资源和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不断集聚。

冷泉系统国家大科学装置、海洋工程总装研发设计国家工程实验室、澳门大学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211家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在这里设立;以汽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这里加速构建。

据统计,广东自贸试验区自设立以来,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1万亿元,年均超过1300亿元,带动横琴、前海、南沙三大片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2244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4663亿元,增长超过1倍。

与此同时,通过对标国际高标准规则,广东自贸试验区深化“放管服”改革,高水平投资平台作用加速显现。

“广东自贸试验区在企业准入方面实施全国最短外资负面清单和全国首创商事登记注册制,在企业准营方面实施‘一网通办’‘证照分离’‘交地即开工’等创新举措;在服务企业方面制定了覆盖面广、含金量高的产业和人才政策,落地企业和个人‘双15%’所得税优惠政策和高效便利的跨境税收服务,构建了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广东省商务厅厅长、自贸办主任张劲松介绍,2015年以来,广东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超过26万家,实际利用外资近500亿美元。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前沿阵地,“依托港澳”是广东自贸试验区的最大特色和优势,三大片区发展方案均将促进内地和港澳深度合作作为重要内容。

如今,全国首家港澳资独资和控股的银行、证券、基金机构,11家港澳资旅行社,14家粤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在广东自贸试验区落地;超过1000名建筑、设计、旅游、医疗等澳门专业人士获得横琴跨境执业资格;粤港澳跨境支付、跨境理财通、跨境车险和医疗保险等创新措施不断推出……贸易投资和人才流动便利化的改革,让港澳资本、科研、人才在广东自贸试验区集聚成势。

近年来,跨境电商、中转集拼、离岸贸易、保税加油等新业态在南沙、前海蓬勃发展,为大湾区建设注入新动能。广东自贸试验区近三年进出口总额连续突破2000亿元、3000亿元和50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25%。贸易便利化的背后,是高效的大通关体系和畅通的物流通道。

“广东自贸试验区持续推进大湾区‘组合港’‘一港通’等通关模式,通过水路运输实现货物在南沙港、蛇口港等枢纽港口和珠江流域内河码头间快速流转,目前已覆盖广东省34个码头。”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副主任王侃介绍,广东自贸试验区形成了海陆空联运的大航运体系,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机场共享国际货运中心、大湾区机场群前海服务中心建设,畅通南沙、前海蛇口往返香港、广州、深圳机场的物流通道。

“八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动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充分发挥了广东自贸试验区作为改革创新‘试验田’、高水平开放门户枢纽和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平台的作用。”张劲松表示,接下来,广东将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开展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体系试点,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方面先行先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