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这位诺奖得主,无偿为中国企业担任科学顾问

科技日报记者 都芃 

10月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蒙吉·巴文迪(Moungi G. Bawendi)、美国纳米晶体科技公司的阿列克谢·埃基莫夫(Alexei I. Ekimov)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路易斯·布鲁斯(Louis E. Brus),以表彰他们为“发现和合成量子点”作出贡献。

这位诺奖得主,无偿为中国企业担任科学顾问

图片来源:诺贝尔奖委员会官网

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彭笑刚与得主之一的布鲁斯有深入交往,他认为布鲁斯获奖是实至名归。他开玩笑说,“我想此时我会选择一声不吭,暂时不着急给他送上祝福,现在给他送祝福的人一定很多。”在彭笑刚看来,布鲁斯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虽然已不在科研一线,但他仍然一直关心着量子点领域发展。

这位诺奖得主,无偿为中国企业担任科学顾问

路易斯·布鲁斯。图片来源: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官网

意料之中的“意外”

量子点,又称半导体纳米晶,每个纳米单晶由数百至百万个原子组成,尺寸一般在几个纳米到几十个纳米。量子点具有高效稳定发光、窄发射和发光色彩可调等特性,应用前景十分广泛,尤其在显示领域,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新一代发光和光电材料。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量子点电视。

在彭笑刚看来,本届诺贝尔化学奖的颁奖角度十分有趣,“实际上本届诺贝尔化学奖颁给的不是‘量子点’,而是‘量子点的发现与合成’。如果只是‘量子点’本身,那么或许布鲁斯一个人就可以。”他认为,本届诺贝尔化学奖实际上成了“材料化学奖”,从量子点作为一类新材料的发展过程这一角度来看,这三人获奖较为合理。

按照时间顺序,埃基莫夫最早在玻璃中发现量子点。几乎同时,布鲁斯也在溶液中发现了量子点。在布鲁斯发现的一条路线基础上,巴文迪完善了“金属有机-配位溶剂-高温”量子点合成路线,第一次展示了大家期待的量子点尺寸相关的带边荧光发射性质,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在得知本届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量子点相关研究者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樊逢佳的第一反应是感到不可思议。“在学术界,量子点研究已经进入到‘啃硬骨头’的阶段,出成果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近年来已经不算是非常热门的研究领域了。”樊逢佳认为,本届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量子点研究者将给这一领域学者带来更大的关注和鼓舞。

同样感到惊讶的还有南京理工大学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曾海波,他表示,在产业领域,量子点近年来发展迅速,“获奖应该是迟早的事,但没想到这么快就获奖了,还以为会晚几年。”彭笑刚认为,作为一种新兴材料,应用是衡量其价值的重要维度,量子点近年来的大规模产业化应用或许是本届诺贝尔化学奖选择颁发给量子点研究者的重要原因。

量子点研究“策源地”

在三位获奖者中,彭笑刚认为布鲁斯对量子点研究的贡献最大。“这不仅是因为他是率先发现量子点的学者之一,更重要的是,量子点研究中的许多重要学者都是从布鲁斯实验室中走出。”可以说,布鲁斯的实验室正是量子点研究最初的“策源地”。例如,另一位获奖者巴文迪便曾在布鲁斯团队中从事博士后研究。而彭笑刚从事博士后研究时的导师,也曾在布鲁斯团队中从事博士后研究。“我博士后时的导师是巴文迪的师弟,也算是布鲁斯的学生。”而彭笑刚同样在量子点领域硕果累累,其团队开发出的量子点“绿色”合成路线,大大降低了量子点合成门槛,推动其走向全世界更多实验室,并在工业界得到广泛应用。

在彭笑刚眼里,布鲁斯是一个“纯粹的科学家”,有着真正的学者风范。彭笑刚2009年回国创立量子点领域科技公司纳晶科技,布鲁斯在得知后给予其极大鼓励,并愿意无偿担任其科学顾问。“十几年来,他一直为我们的发展出谋划策,也不收取任何报酬。”彭笑刚表示,虽然已经80高龄,但布鲁斯仍然关注着量子点领域发展。两个月前,他还刚刚和彭笑刚就量子点的相关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由于量子点丰富的物理化学性质,近年来不仅吸引诸多学者投身其中,许多科技公司也在这一领域纷纷布局。曾海波表示,目前产业界对量子点领域十分关注,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水平已处于世界前列,并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化应用,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科技日报记者陆成宽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