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宋迎迎
国庆节期间,山东港口烟台港龙口港公司粮食筒仓作业现场,一辆辆汽运疏港车辆依次行驶至港口特制的“绿拱门”内,秩序井然地完成粮食货物装载作业。这座“绿拱门”就是龙口港研制的散粮疏港防尘神器——移动式抑尘架。在它的隔绝和保护下,散粮作业现场变得更加整洁干净。
这是山东港口推动绿色转型发展的缩影。组建四年来,山东港口锁定“双碳”目标,强化污染防治,持续推进能源结构清洁化、集疏运体系低碳化,在“绿色”赛道上提速竞跑。
强化污染防治
污染防治是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内容。山东港口建设了沿海港口首个跨区域、多港区统筹联动的大气环境智慧管控平台,对所属港区“三尘四气”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全面提高了环境管理效率和水平。该平台启用以来,相关港区重点监测因子改善20%以上。
近年来,山东港口加强扬尘治理,设有11万米抑尘墙,配置各类除尘器近700台、洒水车等环保设备400余台,建成了首个焦炭“散改集”专用条形仓,实现了重点环节密闭作业。
山东港口坚持“少用自来水、多用中水和循环水”,设置57座港区生活污水处理站、19座含尘污水处理站、25座含油污水预处理站,实现了各类污水的分类收集、合规处理,达标回用。通过引入社会污水处理站中水的方式,山东港口进一步提高了非传统水源利用率,港区中水用量占总用水量的45%以上。
港口生产低碳化
俯瞰山东港口烟台港龙口港区,在17#物流仓储库钢结构屋顶,有一道特别的“风景线”——2640块太阳能光伏板整齐排列、向“阳”伸展,聚合成巨大的“发电神器”,源源不断地将绿色“光能”转化成为强劲“电能”。
山东港口在各港区推广使用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可为港口提供约6000万度绿电。
聚焦建设绿色港口,山东港口的创新探索远不止此。目前,山东港口建成全国沿海港口首座集卡自动换电站、首座加氢站,持续扩大电能、太阳能、风能、LNG、氢能、空气源及地热源等清洁能源的研究应用,推动港区陆上风电建设。记者了解到,“十四五”期间,山东港口依托各港区41台风机,可实现每年约7亿千瓦时的“绿电”供应。
今年以来,山东港口青岛港聚焦构建清洁低碳用能体系目标,加速推进绿色创新,实现降碳减污,减少碳足迹。
前不久,随着长荣海运的“长传”轮靠泊青岛港QQCT码头,岸电操作人员立即展开对该轮的岸电连接工作。
“目前QQCT码头全岸线已配置了三套世界领先的岸电设施,为船舶停靠港口期间的‘零油耗、零排放、零噪音’提供了有利条件。”青岛港固机二期电气主任高海俊介绍。
在青岛港实施岸电连船的世界级大船公司已经达到了6家,不仅岸电连船已进入常态化作业状态,而且岸电连船由中大型船舶向超大型船舶拓展的趋势越发明显。
数据显示,2022年,山东港口海铁联运箱量突破300万标箱。海铁联运的蓬勃发展,从侧面展现出山东港口把优化集疏运结构作为绿色发展的核心支撑。2022年,山东港口铁路、水路和管道集疏运占总集疏运的比例达到了79%,油品管道运输完成了1.48亿吨,约占油品吞吐量的69%,仅此一项减少碳排放13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