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来自福士汽车零部件(济南)有限公司的闫茂航,毕业于济南职业学院。得益于“双元制”教育模式,在校期间,他成为福士汽车定向培养人才,毕业便成了熟手。眼下,越来越多的“闫茂航”正从济南职业学院走出去。
近日,在2023中德(欧)中小企业交流合作大会上,济南职业学院与德国(莱比锡)手工业协会签署新协议,双方将在国家级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教联合体框架下,从课程研发、标准制定、师资建设、技能证书考试、专项培训等方面打造“双元制”升级版,为济南产业推出更多的“闫茂航”。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理事长周建松认为,济南职业学院的上述努力,可视为德国“双元制”在中国的创造性转化。当中国式“双元制”成为金字招牌时,济南职业学院并不满足,又相继在现代学徒制、现场工程师培育等方面做出了创新性探索。
济南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苏旭勇认为,职业教育最基本的特征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我们瞄准地方需求,深度融入产业,做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合伙人”。
找到“毕业便是熟手”的秘诀
如今的韩威已是济南二机床集团压力机及自动化公司滑块作业部一名资深工人。这些年,他经常到一汽大众、长城汽车等汽车生产企业安装与调试冲压设备,处理各种难题不在话下。
韩威毕业于济南职业学院数控机床机械安装与调试专业,这是该校专门为济南二机床集团量身打造的技工班。
现代学徒制,就是学校和企业参与准员工培养的全过程。它既融入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又含有传统师傅带徒弟的影子。2015年,教育部遴选确定了165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其中,济南职业学院与济南二机床的合作案例成功入选。
济南职业学院与济南二机床的合作有何特色?济南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尹元华用一句话点出了核心:“‘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把学校和企业绑在一块,共同培养人才,让人与岗精准匹配。”
在她看来,韩威之所以“毕业便是熟手”,源于独特的培养模式。
作为济南职业学院的学生,韩威和同学们将先入企业,学一周理论,再进行一周实践,来回交替,学与做相结合;之后,再回到学校提升理论基础。在此期间,也保持着一定的实践量。
“过去,过分强调学历教育。可是职业院校的学历怎么抵得过本科院校呢?”济南职业学院机械制造学院院长王平嶂坦言,“让职业教育回归本位,重技术技能,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现代学徒制之下学生确实受企业欢迎。济南二机床董事长张世顺表示:“我们与济南职业学院共同实施的校企订单班、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五年一贯制大专班,为国内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经受住了实践检验。”
学生受欢迎,除了培养模式,需求导向下的专业设置非常重要。
据了解,该校以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为引领,以数字化转型为重点,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支撑,打造组建了特色鲜明、布局合理,与山东省“十强”产业和济南“四大主导”产业精准对接的9个优质专业群,满足国家和地方服务产业发展需求。此外,济南市首个国家级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新一代信息技术职教集团,中德技术学院等各具特色的平台,持续不断地为地方主导产业输送人才。
深度探索中国式“双元制”
从济南职业学院毕业后,李志勇进入一家德企工作。与多数学生为找工作奔忙不同,李志勇早在大一时就被企业提前“预订”。大一生的“抢手”源于“双元制”教育模式的落地。
“双元制”是一种来源于德国的职业培训模式,要求培训人员通过学校和企业两个场所的培训合格之后才能上岗。
科技日报记者赶到位于济南职业学院内的中德技术学院实训中心时,学生们刚刚结束了为期六周的企业实操培训回到学校,又开启了为期四周的专业技能理论学习。眼下他们正进行电气动线路搭建和调试,准备德国技能证书考试。这轮学习结束后,他们将再次回到企业进行新一轮的实训。
这种校企“四六周轮换”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济南职业学院的创新之举。而创造这种模式的中德技术学院被评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先进集体”,是山东省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高职院校。
中德技术学院院长张雅茹向记者表示:“我们拥有数控技术和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两个专业,实行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即第一年完全在学校,入学3个月内通过双向选择笔试面试签约成为企业学徒和准员工,实现了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就业;第二三年校企四六周交替轮换共同培养学生,学校承担80%理论+20%基础实操,企业承担20%理论+80%深度实操。”
“这个学院的毕业生很多都进入了世界500强企业、行业冠军或知名企业。”张雅茹说。“双元制”毕业生如此受欢迎,以至于知名德企费斯托称赞济南职业学院“为企业培养了珍宝级的员工”。
上述情景,让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国家“双高计划”咨询委员会委员王春燕不禁感叹,济南职业学院把产教融合这件事情在制度设计和执行落地上都做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