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是第3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全国的宣传主题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以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儿童精神科专家介绍,目前我国最常见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分别为:多动症、焦虑、对立违抗、抑郁症和抽动症。由于儿童和青少年处于特殊的身体发育阶段,心理健康问题常常被家长忽略。多动症被认为是简单的活泼好动,焦虑、抑郁、对抗情绪则被认为是青春期叛逆,过段时间就好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医学首席专家郑毅提醒,很多儿童时期的精神障碍可能会造成终身影响,应及早预防、早期干预。家庭、学校、社会要形成合力,呵护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
5月31日,在长沙市岳麓区实验小学“心语花溪”心理成长中心的沙盘游戏室,学生在玩沙盘游戏。 新华社记者 陈泽国 摄
应像关心躯体健康一样关注心理健康
郑毅表示,首先,家长应该像关心躯体健康一样来关注心理健康,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孩子情绪、行为上潜移默化的变化,比如睡眠习惯改变,睡不着觉了,失眠、早醒、睡眠过多,或者进食出了问题,食欲特别不好,心情很不好,这些变化要注意敏感观察。
其次,如果这个孩子的情绪和行为给自身或周围人带来了持续的麻烦和痛苦,这也不是简单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可能是心理障碍的一些早期表现,所以家长要注意这些细节的变化,及时处理、及时就医。
一位抑郁症患者在山西大医院精神卫生科候诊。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长沙市中心医院心理治疗门诊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赵伟建议,父母多陪伴孩子,为孩子创造轻松、舒适、和谐的家庭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不要过多苛责孩子,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家长应对孩子的成长与表现给予理解、鼓励和支持。
把促进身心健康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前提
“学校用心关心关爱学生,让学生‘在校如在家’。”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刘培俊表示,在学校方面,各科老师及教职员工都要担负起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一份责任,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刘培俊介绍,当前学校教育把促进身心健康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前提,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学校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已被纳入省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中,成为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5月31日,在长沙市岳麓区实验小学“心语花溪”心理成长中心的绘画活动室,心理健康辅导老师给学生上“心理故事绘”课程。 新华社记者 陈泽国 摄
湖南省脑科医院儿少心理科主任叶海森建议,要为学生进一步减负,增加体育课、心理教育课,不让孩子超负荷用脑,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真正做到劳逸结合。
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提供保障措施
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就做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作出明确部署;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常见精神障碍疾病防治和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试点项目……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李大川说,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甚至全社会都来关注,把这项工作纳入社会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来协同推进非常重要。
目前社会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按照《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中央政法委等部门在全国开展试点工作,截至目前,试点地区96%的村和社区,100%的高校和约95%的中小学都已设立心理辅导室或社会工作室。
3月3日,在嘉兴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总站,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员在接听24小时心理与家庭教育咨询热线。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到2022年底,我国60%的二级以上精神专科医院设立了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30%的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门诊。李大川介绍,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强精神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科建设,不断提高精神科医生诊疗水平。同时,从2021年起,在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中设置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试点项目,组织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的社会动员、科普宣传、筛查评估等试点工作,积累经验并不断推广。
全国多地持续主动开展工作,在资源配置、财政投入、人才培养各方面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提供保障措施。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完善相关考核和推进机制。
(综合自新华社、央视新闻客户端、科技日报、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