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专家热议:以数字技术辅助心理健康干预 推动心理服务普及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十四五’期间,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计划将数字技术辅助精神障碍防治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今年10月10日是第3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在由京东健康组织的以“数字化为精神心理健康赋能”为主题的论坛上,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副主任王钢表示,数字技术赋能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具备多重优势,应加强通过数字技术提高精神障碍防治效率的探索实践。

当天,与会专家表示,数字化技术为精神心理健康赋能是大势所趋,希望能集合多学科、多视角、多维度的实践成果,整合医疗的创新思路和成熟经验,进一步推动精神心理专科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创新落地。

数字化搭建起畅通的“无形之桥”

“数字化能够克服时间空间的限制,通过智能化升级和数字干预,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精神心理健康服务。”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郝伟表示,数字化虽然是无形的,但在医疗机构与家庭、患者之间建立桥梁,却更有利于家庭、社区、医院无缝连接。

数字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日益普及,在精神心理专科领域,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正在推动精神心理专科的全程健康服务与管理,满足公众对于多样化精神心理服务的需求。依托“互联网+”模式,在线心理服务可以为不同种类心理问题的患者匹配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例如京东健康心理服务中心,在为使用者提供心理测试、心理评估、心理咨询、精神和心理疾病等诊疗服务的同时,还能为患者提供精神科医生接诊、心理咨询师咨询等服务。

“无形之桥”将进一步促进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精神科诊疗服务的普及,让普通公众在获得专业人士的心理服务时减少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据介绍,京东健康心理服务中心由6000余位来自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院等知名精神专科医院的医生,以及1000多位专业认证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和督导师组成。普通用户在遇到一般心理困扰问题时,都可以根据情绪管理、婚恋家庭、亲子家庭、个人成长等分类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高质量数字化心理服务需多学科联合推进

“尽管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化应用突飞猛进,但精神科医生和咨询师却很难被人工智能完全替代。”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唐登华认为,人工智能通过数字化形式可以方便地传递信息,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情绪体验很难替代。

对此,郝伟建议,精神心理的数字化发展需要大家建立共同语言体系,完成智能化升级,以实现数字干预对治疗和咨询的整合。精神心理科的整合治疗要做到“有心有脑”。在现实中,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在思路和语言体系存在差异。很多精神科医生只懂生物医学,缺乏心理辅助的思维;很多咨询师又只懂心理流派技术,不懂神经科学、精神症状、评估和疾病诊疗框架。整合治疗的意义即在于实现“心脑并用”,起到1+1>2的效果。

京东健康心理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京东健康心理服务中心参考了精神医学的会诊-联络精神病学模式给出整合解决方案,可联通或转介精神诊疗和心理咨询。比如,情绪、压力类等心理健康需求用户可在线上进行心理评估,抑郁症、双相障碍等精神心理疾病可以选择多学科诊疗模式,接受精神诊疗服务。 

与会专家认为,在数字化的精神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中,多学科联合是关键。各方应积极探索以数字化驱动精神心理专科服务模式的创新,更好满足民众精神心理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