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晔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10月16日是第43个世界粮食日,2023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会场活动当天在江苏南京举行。通过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我国正以更加有力的举措端牢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
活动现场,10位“践行大食物观 保障粮食安全”典型案例代表,分别从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种好粮产好粮、储好粮供好粮、健康消费爱粮节粮四个方面讲述保障粮食安全的经验做法。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农业农村部、教育部、科技部、全国妇联以及江苏省有关负责同志,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代理代表、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出席活动。
践行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
从新中国成立前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20%的人口。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立足世情国情粮情,提出“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粮食供给结构持续优化,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本周是我国粮食安全宣传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部委发出倡议:“践行大食物观 保障粮食安全”。
我国幅员辽阔、陆海兼备,在耕地之外,还有40多亿亩林地、近40亿亩草地和大量的江河湖海等资源。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焕鑫指出,要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认真落实大食物观,优化食物供给结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要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让老百姓餐桌上有更多营养健康的食物。
地球水总量只有2.5%为淡水,农业用水量约占全球淡水取用量的近四分之三。因此,联合国粮农组织将今年世界粮食日活动主题确定为“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粮食之本。不让任何人掉队。”
“我们必须采取行动,保障全球水安全,推动农业粮食体系转型。”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代理代表谢赫·阿哈杜扎曼表示,非常期待中国发展更高质量、更高层次、更加创新、更可持续的粮食产业,这不仅将造福中国人民,还将为推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全球范围内取得积极进展作出重要贡献。
藏粮于技打造节粮减损样板
走进江苏张家港市粮食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储粮仓库,进出仓机器人、粮面施药机器人、环流熏蒸机等各种智能设备正在忙碌工作中。
而在粮仓各个角落,粮情云图、粮食生霉早期监测、储粮害虫在线监测等预警系统传感器也布下一张实时检测的大网。同时,该公司还建设了“数字粮库”,应用粮食产后低温烘干、害虫诱捕器、新型储粮防护剂等一系列新技术,以藏粮于技打造出节粮减损、绿色储粮的样板。
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说,通过综合技术应用,公司库存稻谷网上公开拍卖销售价格经常要高出同期同类粮食1—5分钱每斤,实现企业增效。
节约减损就是增产粮食。食物节约减损既可有效减轻供给压力,也可减少资源使用。以江苏为例,近年来,该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不仅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实现了口粮自给、略有盈余,还不断强化科技赋能,推动绿色储粮技术研发和应用。
江苏省科技厅将“粮食产后保质减损及绿色智慧仓储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与应用”列入“江苏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重点研发计划”,开展重点攻关。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实施“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强化仓储性能和储藏功效,有效降低储粮损失。截至目前,江苏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量居全国第一位,全省现代型粮食仓储设施覆盖率水平指数超83%。
刘焕鑫表示,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充分利用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等重要节点,广泛宣传节粮减损经验做法,大力倡导爱粮节粮、健康消费的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