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我科研人员取得直肠癌研究新突破

科技日报记者 罗云鹏

10月18日,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中山大学第六附属医院研究团队,揭示直肠癌在新辅助化疗下肿瘤微环境的动态变化图谱和耐药性影响,并为临床制定有效治疗方案提供新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细胞报道医学》上。

我科研人员取得直肠癌研究新突破

该研究中的样本、数据和主要发现的示意图。受访者供图

结直肠癌作为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方案一直是研究热点领域。目前,进展期的直肠癌通常在术前进行氟尿嘧啶、奥沙利铂等药物的新辅助化疗,但新辅助化疗对肿瘤微环境影响机制尚不清楚,肿瘤微环境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关系亦有待研究。

研究团队共招募29例直肠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前后分别进行取样,并对样本进行单细胞和空间组测序。研究团队将样本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无明显缓解三个分组,通过患者治疗前后以及不同组别之间对照研究,构建肿瘤微环境在新辅助化疗前后细胞图谱的动态变化过程。

“通过结合华大单细胞技术和高精度空间转录组技术,得以对新辅助化疗下的肿瘤微环境进行系统全面研究。”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秦鹏飞介绍,“高精度空间转录组信息的加入,使得我们在研究细胞空间分布、相互作用、信号调控及细胞分化等方面,获得更加准确和具体的研究结果。”

据悉,该研究揭示了肿瘤微环境和新辅助化疗之间的复杂调节关系。一方面,研究团队首次发现新辅助化疗对微环境中的多种成分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和疗效相关;另一方面,研究团队发现,微环境中有一类成纤维细胞则会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迁移,产生更差的治疗效果。

“近些年研究表明,新辅助化疗对结直肠癌表现出了和新辅助放化疗类似治疗效果,同时有效避免了放疗引发的诸多并发症,减少了患者痛苦,因而如何提升新辅助化疗治疗效果就变得尤为重要。”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主任林宏城表示,“我们的样本和研究,为研究肿瘤微环境和疗效之间相互关系、改进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