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迎霞 通讯员 荀晓赟 实习生 李雨函
“不足月的牛娃子能活吗?”10月19日,宁夏吴忠市同心县豫海镇黄石村,锁国礼牵出一头提前出生的小和牛,引发了乡亲们的疑问。
老锁很淡定:“这是通过冻精技术繁育的高端肉牛。有科技支持,我全程都不担心。”他的牛圈里装着人工智能摄像头,每头和牛都有一个数字耳标,每个耳标号都跟着一个档案,科技感满满。
在宁夏,随着数字化在产业全链条的应用推广,肉牛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高效养殖模式等相继构建,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加速,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和牛身上有“科技密码”
老锁家的这头小牛,具有典型的国产和牛特征。别看它浑身黝黑,出身可不简单,妥妥“科技密码”加持。
作为农业数字化践行者,京东科技拥有自研的生物资产数字化平台,宁夏民悦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宁夏民悦)长期深耕农业产业,建有强大的市场服务网络。双方一拍即合,共同探索出适合宁夏养牛产业发展的数字化模式。
“我们引入了龙头企业龙江元盛和牛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江元盛),为农户提供高端肉牛养殖技术综合服务。”京东科技农业产业部总经理魏春告诉记者。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生物资产数字化平台建立了与实体肉牛相对应的“数字孪生牛”,能实现对肉牛的有效抵押与存证,为金融机构提供翔实可信的贷款依据。
利用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平台给每头肉牛都配了耳标,实现了购置入栏、持续在养和出栏销售全流程不间断监控。平台还能分析耳标捕获的肉牛活体数据,及时发现潜在风险,辅助金融机构进行风险管控。
龙江元盛为母牛提供和牛冻精,宁夏民悦为农户提供养殖技术培训、肉牛上门巡检等综合服务。当这些牛犊饲养180天且体重达到200公斤以上标准时,龙江元盛就按高于市场行情20%的价格回购。
正是基于京东科技线上应用和宁夏民悦线下优势,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宁夏分行为老锁首期提供了30万元的项目贷款,资金将用于购入适配母牛进行和牛繁育。
从生产到回购,该模式形成了一个闭环,确保“老锁们”能够稳稳锁定未来的收益。
“对我而言这个模式收入相对稳定,我完全没有后顾之忧。”老锁面露喜色,原来养殖一头和牛犊牛,他预计可增加约6000元收益。数据显示,2022年宁夏农村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为16430元。
用老锁的话说,“牛被盘活了”。于他而言,无论养10头牛还是20头牛,投入的人力成本是一样的,通过金融杠杆的放大,养殖收益可以倍增。
“数字+”助力乡村振兴
老锁是首批受益于这一合作的农户,而在银川市灵武市白土岗乡宁夏晨牧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牛圈里,每头母牛旁边都有一头黑黝黝的小和牛。公司负责人黎明说:“政策好、科技强,大家饲养和牛发家致富的信心很足。”
这是宁夏肉牛产业依靠科技创新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通过育种联合攻关、关键技术研发、创新载体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宁夏肉牛产业逐渐“牛气冲天”。截至今年6月底,全区肉牛饲养量达到198.4万头,同比增长8.6%;牛肉产量7.2万吨,同比增长15.6%;实现产值50.5亿元,占牧业总产值的28.6%。
扎扎实实提高效率、稳稳当当增加收益。随着数字化赋能逐步被新一代养殖从业者所接受,宁夏肉牛产业迈上新的“快车道”。
特别是整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区内优势创新力量后,宁夏支持中卫市海原县建设西海固高端肉牛产业发展研究院,创建了集肉牛良种繁育、健康养殖、高效育肥、活牛供港、屠宰加工、产品销售和社会化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开发新模式,让和牛等高端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
预计2023年全年,自治区肉牛饲养量将达到230万头,牛肉产量13万吨以上,屠宰加工比例达到23%,精深加工比例达到8%以上,实现全产业链产值470亿元。
“我们也要清晰地看到,当前养殖业智能化程度低、经营粗放、效率低下,牛肉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等问题仍然突出。”宁夏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徐小涛坦言。
未来,如何深耕肉牛产业数字化建设,不断加强技术层面推动和基础产品研发,让数字赋能产业更进一步,科技管理部门进行了深思。
宁夏计划建立肉牛数字化育种平台,研发智慧牧场管理系统及肉牛疫病监测预警系统和远程诊疗平台,创建智能养殖App交互式平台和服务模式,研制小型牧场粪污净化与资源化利用装备,创建肉牛养殖、加工数字孪生平台。
“希望科技手段可以更好地助力宁夏乡村全面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魏春说。
(科技日报记者 王迎霞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