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日前,由兰台之家、北京市档案学会、北京联合大学等15家单位联合举办的2023首届中国智慧档案科技博览会(下称“档博会”)在京举行。
本届档博会展示了数据库、档案安全与保护、档案存储与备份、信息资源管理与数字化、智慧档案馆(室)等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案、新产品。
档博会期间,同步举办了中国智慧档案科技发展高峰论坛。来自档案行业的专家、学者及档案服务企业的多位专家,围绕档案信息化、信创和新时代档案安全与保护进行研讨交流。
国家档案局原局长、中央档案馆原馆长、中国档案学会理事长杨冬权在论坛发言中表示,档案数据化、档案知识挖掘和推送,已成为档案行业发展的新风口,智慧档案馆室建设是目前的重点和关键。
“人工智能为档案工作提供了机遇,在档案工作中具有诸多应用情景,提升了档案工作各业务环节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为档案管理带来新思路、新方向和新领域,促进档案工作者的培养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档案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徐拥军表示。
档案工作基本实现数字化转型,是档案事业发展的目标之一。“有序推进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需要分析信息技术如何引发档案工作系统性变革,研究档案部门如何实现数字化环境下的价值体系优化、创新和重构,为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提供可行的战略指引。”青岛市档案馆原二级巡视员、档案专家杨来青表示。
如何加固档案开放的安全护栏?北京市档案馆原二级巡视员、全国档案专家陈俐建议,一是完善档案开放审核管理制度,加固制度护栏;二是优化档案开放审核业务流程,加固数据流安全护栏;三是用好管理“铁三角”,加固管理安全护栏;四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开放审核精准度和效率;五是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档案开放审核业务人员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