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10月27日,安徽省特色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现场观摩会暨技术培训会在安徽亳州召开。本次现场观摩会由安徽省特色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主办,安徽省亳州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亳州兴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协办。
亳州市药业发展促进局副局长刘伟亚在致辞中指出,安徽省中药材栽培面积254.5万亩,产量143.2万吨,一产产值160.1亿元;出口量0.66万吨,出口额901.2亿元。亳州是华佗故里、药材之乡,作为全国中药材重点产区之一,近年来亳州不断推动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力争为中药材产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特色农业管理站站长刘明刚在开幕式讲话中指出,该省现有中药材品种3578种,居华东地区之首,全国第六位,其中植物类药材2900多种,常用道地药材100余种,目前已形成了皖北家种、皖西大别山、皖南山区三大中药材生产区域,石斛、黄精、亳菊等道地药材享誉全国,中药材产业成为安徽省十大千亿级特色农业产业中的一员。
安徽省特色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汪泰初表示,“十四五”以来,体系依托安徽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等单位,将科技支撑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抓手,在优质高产新品种选育、关键种养技术集成、病虫害防治能力提升等方面“花了大力气、下了真功夫”,推动安徽中药材产业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安徽省特色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将努力实现中药材资源禀赋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加强中药机理研究,加快中药材产品开发,着力发展中药材生态种植,孵化培育一批中药材领军企业,在农业科技推广培训服务、应对生产突发性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等工作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安徽省特色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试验站站长,相关中药材企业、种植大户等80余人参加此次观摩会,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蔡永萍、安徽省农科院植保质安所研究员赵伟分别作专题报告。与会代表还赴亳州康美中药材交易市场、安徽亳药集团药用植物组培中心、安徽亳药集团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城建汉广中药材初加工生产线、安徽亳药集团检测中心考察调研。
(安徽省特色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