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符晓波
11月1日至3日,第三届自然学术会议·柔性电子在福建厦门举行,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意大利、新加坡、韩国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5位著名学者,200余名柔性电子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以及《自然》《自然·材料》《自然·通讯》《通讯·工程》《自然综述:电气工程》《npj-柔性电子》等权威期刊的9位编辑云集厦门,共同探讨柔性电子领域的最新发展、技术应用、可持续性和未来方向。
近年来,柔性电子在医疗保健、绿色能源及电子产品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厦门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张荣表示,柔性电子作为一类高度交叉融合的颠覆性技术,有望极大推动信息技术和现代产业的快速发展,引领体系化创新,成为驱动科技革命、催生未来产业的重要力量。围绕这一新兴技术,厦门大学开展了一系列前瞻性、系统性的研究工作,并发挥多学科优势成立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致力于柔性电子领域的创新研究、产业孵化和拔尖人才培养,着力突破关键技术,为柔性电子未来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柔性电子的重要性不仅仅局限于电子产品的灵活设计,更关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的转型升级。”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介绍,由其领衔的IAM/IFE科研团队汇聚一批活跃在柔性电子前沿的青年科学家,致力于推动柔性显示与照明、柔性光伏与储能、柔性传感与探测、健康监测与人机交互、公共安全和人形机器人、航天科技、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黄维表示,科技工作者间的深度交流和合作至关重要。此次大会的核心是探索柔性电子技术的前沿,有望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3天来,大会设置学术报告、圆桌讨论、墙报展示及编辑见面会等环节,专家学者就“可持续材料化学与加工”“环保型柔性电子设备和系统”“可持续性影响”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探讨。
参加大会的《自然》应用与物理科学主编卡尔∙泽梅里斯(Karl Ziemelis)说,此次大会为全世界的柔性电子研究者提供了思想碰撞的平台,将进一步推动柔性电子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对全球柔性电子未来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