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朱玺
福建三明永安,这个地处福建中西部的山城,是国内知名的笋竹之乡。这里的竹林面积有102万亩,人均竹林面积6.7亩。靠山吃山,永安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竹产业科技示范园区,全国首家举办笋竹节的县(市)。
小竹子变成了大产业,农户吃上了“绿色饭”,这背后,有一位女性在默默付出。她就是永安市林业局竹业开发办主任曹碧凤。2010年,经济林专业毕业的曹碧凤来到竹业开发办,重点实施福建省现代竹业项目,一干就是13年。谈及自己的工作,曹碧凤说:“我从事的竹业开发和科技服务工作很有意义,归纳起来就是三件事:送科技、送服务、解难题。”
从2012年开始,曹碧凤通过进村入户、“流动夜校”等多种形式,每年坚持为农户举办竹业技术讲座和现场培训,竹业竹林高效送到农户家门口,13年来培训竹农达上万人次。她善于因材施教,通过讲故事、举事例、摆数据的授课方式,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她的课 “接地气”,深受群众欢迎。竹农科学育竹水平得以全面提高。
她特别关心如何保障竹山的可持续经营和全面提升竹林的综合效益,因为这牵扯到农民的钱袋子,也关系到生态环境。困难时期,她总是第一时间做到精准帮扶复工复产。竹山遭遇严重雨雪冰冻灾害时,她第一时间深入林区,引导落实补救措施、指导竹山清理、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编写技术手册下发给灾农,指导竹林灾后更新,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
除了普及科学育竹技术和科普宣传,针对当地种植竹林的难点、堵点问题,曹碧凤会邀请资深专家或有经验的农户到现场一起“把脉问诊”。近年来竹山经历了长时间的干旱恶劣天气,很多低海拔的竹林退化、竹子开花、病虫害加重甚至枯死。曹碧凤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考察现场后引导对竹林进行更新复壮、在竹林中套种阔叶林、推广抗干旱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竹山生产力、增强竹林抵御灾害的能力、提升竹林整体生态功能。
“解决问题”始终是曹碧凤的工作重心。她不仅关注经营技术的问题,还经常指点竹农根据竹山现状因地制宜、分类经营,确定合理的经营目标和培育方向,一对一给出建议。“农户最关心的是切身利益。”曹碧凤解释,“竹山是否可以高质量经营?我会综合考虑竹山海拔、地理位置、立地条件等,给竹农合理建议,在保护好生态的基础上尽量实现利益最大化。”为了增加竹农收入,曹碧凤会引导他们在林下套种食用菌、中药材等经济作物。“这样既能增加收益,又能保持水土,还能提供肥料,做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
今年,永安市又建立了5000亩高固碳丰产示范片。示范基地竹林从抚育、采伐到留养,曹碧凤事事关心。她几乎走遍了永安的每一片示范片,与竹农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竹农欣喜地对她说:“现在挖冬笋就像挖地瓜一样多,去年冬笋价格好,挖到笋跟赚到猪脚差不多。”
曹碧凤认为自己不是科技工作者,表示“有科技知识恐慌”,她坦言,基层很难掌握最前沿的科技知识。她很珍惜每一次向省里专家学习交流的机会,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努力成为开口能说、问策能对、遇事能为的专业骨干。正是这样的“基层实践家”使得科技成果得以推广转化,推动竹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化发展,真正为人们造福。采访尾声,曹碧凤收拾了下东西,赶往下一个现场。“我还有一批农户要接待,需要到现场培训。”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背影很匆忙。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