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医疗健康信息互通共享,人人能调阅自己的健康档案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25个省的电子健康档案、17个省的电子病历可在省内共享调阅,204个地级市的检查检验结果实现互通共享。”11月7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介绍,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已基本建成。

《“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进一步提出,开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攻坚行动。毛群安介绍,2025年底,试点省份计划向居民本人提供电子健康档案实时授权查询服务。

医疗健康信息互通共享,人人能调阅自己的健康档案

同样的检查不再需要反复做

全面推动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通共享是此次攻坚行动的目标之一。毛群安介绍,只要有电子健康卡,就能在不同医院之间一卡通用,只要一次检查,不同医院就能进行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通共享。届时每个居民将拥有自己的电子健康档案,并可以跨省查阅,商业健康保险就医也可以一站式结算。

“作为试点医院,我们院每天为患者互认的项目数达到7400多项,互认的比例约为7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院长周文策表示,结果互认减轻了患者的负担,在完善患者诊疗信息的同时,减少了患者的重复检查。

毛群安介绍,国家层面逐步建立检查检验结果互通共享的信息标准规范,明确检查检验互认的项目清单,形成检查检验项目等编码数据库,建立检查检验结果跨省互通共享的主索引数据服务接口,建立完善检查检验结果的质量控制、授权访问等管理制度。当前,部分试点省份已建成“影像云”等互通共享机制。

通过完善政策,相关部门从机制上破解不愿认、不敢认的难题。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林杰介绍,针对互认导致收入减少带来的“不愿认”问题,相关部门从医保区域预算总额和单个医疗机构预算总额不调减入手消除医院的顾虑。与此同时,通过制定质控标准、建立资源共享中心等方式,提升区域检查检验的同质化水平,医院间检验结果“不敢认”的问题也得到解决。

以安全为基础利用数据

“现在患者在就诊过程中没有完成的诊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院内转诊或者转为线上诊疗。”周文策说,医生可以通过手机端智慧医生APP继续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林杰介绍,在确保网络数据安全和保护个人隐私的情况下,医疗健康数据逐步得到了有效应用。例如,通过“浙里健康e生”手机端,居民可以通过健康信息查询、健康指数评估等,开展自我健康管理。医生还可在患者授权下调阅查看电子健康档案,在患者不携带纸质病历的情况下,也能全面了解患者病情病史以及健康状况。“浙里护理”“浙里急救”“数字家医”等数字化应用均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群众提供多场景的线上线下医疗健康服务。

针对公众关心的数据安全问题,毛群安表示,借助加密二维码技术、授权访问机制等,患者隐私可得到较好保护,医疗健康数据“防滥用”管理工作也在同步开展。

一些地区通过建立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实现网络安全风险的实时感知和高效处置。林杰介绍,数据加密、人脸识别、双因子认证等技术的应用助力健康数据安全流转。

“只能查阅,不能复制。”周文策解释,在信息互通共享范围边界方面,甘肃省在医院信息系统中明确标识了能够共享的检查检验项目,医生诊疗过程中,只能查阅患者在省内其他医院标识为“能够共享”,且在互认项目有效时间内的历史检查检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