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石峁遗址考古新发现不断刷新黄土高原早期文明发展新高度

科技日报记者 刘莉

“前所未有的重大发现。”近日召开的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陈星灿研究员这样评价石峁遗址。“从工程的巨大、劳动力投入的巨大、专业手工业的存在、远程贸易的存在,可以很明确地知道这个时期这个地区已经进入国家形态。石峁对于了解北方地区文明起源乃至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大会特别设置的“长安论坛”上,多位专家公布了石峁遗址最新考古发现。当天的会场座无虚席,过道上都站满了人,晚上开始的活动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多。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榆林神木市高家堡镇,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北部边缘。它是距今4000年前后东亚地区目前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城址。这是一座6个故宫大的石城,考古人员近年来在这座石城遗址中的新发现不断刷新着人们对我国黄土高原早期文明高度的认知。

上世纪20年代就有关于这片古迹的内容见诸报端。2006年,石峁遗址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石峁遗址的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和重点复查正式开展。十几年间,这里陆续发现了大量精美玉器、石雕和骨针,甚至还有海贝、乐器、鳄鱼骨板……这座古老的石城正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供越来越多的实物证据。

石峁遗址以“皇城台”为核心,以两道石墙构建起内城和外城三重城垣结构。皇城台台基为“石包土”结构,大致呈130米见方的方形。外城墙总长度约10公里,目前还能见到一段段的残存。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研究员现场展示的图片上能够看到,石墙上有精美的石雕装饰。孙周勇介绍,石峁遗址中出土的一些玉器在城防建造过程中使用,形成“藏玉于墙”的神秘现象。目前,这些玉器已移回室内保护。

石峁遗址大规模的石质建筑材料从何而来?研究人员发现,城址石材和地表岩石均为长英质酸性物源。稀土元素含量特征的分析,也得出一致的结果。此外,在皇城台、内城、外城附近均发现较为明显的古采石遗迹,多沿城墙走向分布,距石墙直线距离不足1千米。

石峁遗址的具体年代如何界定?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吴小红团队对石峁遗址进行碳十四年代分析。他们的研究显示,石峁遗址皇城台地点整体年代约在公元前2200年—公元前1500年。他们的研究部分还原了皇城台台顶的年代构架,认为其年代主要分布为早中晚3个时段。

石峁人来自哪里?关于石峁人的来源,一直有北方说、南方说、本地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和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团队进行的古基因组研究,对石峁人群来源和遗传结构进行了探究。他们发现,石峁人与陕北仰韶晚期人群与黄河流域人群有更近的遗传联系;石峁遗址内人群的遗传联系紧密。因此他们认为,石峁人群主要来自本地早期人群。同时,石峁文化与陶寺文化之间存在着人群间的密切交流。

石峁人有怎样等级制度和墓葬制度?石峁遗址中已发掘出数个人头坑,有研究人员认为这表明当时已有大型祭祀活动出现。2023年石峁遗址考古项目已发掘面积约700平方米,皇城台墓地新发现墓葬17座,基本为竖穴土坑墓,木棺为榫卯结构,棺外有殉人,其中4座墓葬壁龛内出土了随葬陶器组合。现场发掘的皇城台墓葬成排分布,用石墙划分茔园,有明显的等级区分。考古人员已确认这是石峁文化最高等级墓地。

“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社会存在。但现在还不知道它的范围有多大。”陈星灿说。

持续的考古挖掘让这座石城的样貌越发清晰。但仍有许多未解之谜等待揭开。如此大体量的建筑,所动用的人力非一个聚落人群可以承担。“皇城台”发现的海贝等贸易而来的“奢侈品”,也不是黄土高原上的小族群或部落能够拥有使用。做工精细的簧等乐器的出现又让人对石峁人的文化生活充满想象。石峁遗址到底是何人所建?主人是谁?太多的未解之谜还等待着考古工作者们一一回答。

2019年,石峁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专家们希望,通过细致的研究工作为石峁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