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让自然休养生息 用人工创造奇迹

编者按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其中之一就是“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适用于不同退化阶段的生态系统,综合运用两种手段才能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据此,本版推出“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系列报道,关注正确处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关系背后的科学内涵,展示建设美丽中国的绿色答卷。

 【推进生态保护修复①】

  科技日报记者 李 禾

   近日,家住内蒙古霍林郭勒市的市民任禹推开窗户,白雪皑皑的北露天煤矿复垦区映入眼帘。任禹说,她家楼后正对着北露天煤矿的排土场,过去山坡光秃秃的,现在通过复垦和生态修复,山坡种上了树,到了夏天,郁郁葱葱,还总能看见青蛙等小动物。“现在周边环境好了,我们的幸福指数也提高了,越来越喜欢霍林郭勒这座小城了。”任禹说。

  北露天煤矿隶属于内蒙古霍林河露天煤业公司,地处高寒地区,年平均气温零下0.5摄氏度,年最低极端气温可达零下37.2摄氏度,土壤贫瘠、无霜期短、干旱少雨、植物生长成活率低。高寒地区草原生态修复需要攻克许多技术难题。为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开展专题研究,并编制了露天煤矿排土场生态修复专项方案,通过“覆土整形、供水系统、水土保持、土壤改良、植被重建、浇灌系统”六大修复治理工程,走“工程措施为辅,生物措施为主”的技术路线,打造了“自维持、免维护”的自然生态系统,让矿山“变身”花园。

  北露天煤矿生态修复案例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找到了生态保护修复最佳解决方案。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说,要正确处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生命体,有自身发展演化的客观规律,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净化、自我恢复的能力。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中,既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给予大自然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休养生息,还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采取科学合理的人工修复措施,加快生态系统恢复进程。

  充分尊重和顺应自然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研究所所长全占军说,自然恢复为主通过对于受损生态系统采取最小化的人工干预,依靠大自然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恢复能力,使生态系统向有序方向自然演替和更新,从而实现生态恢复,是生态修复的重要原则。人工修复则是指依靠人工干预或诱导达到生态恢复的目标。

  “修复受损生态系统,要充分尊重和顺应自然,通过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给大自然休养生息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依靠自然的力量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全占军说。

  例如,长江十年禁渔措施实施以来,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正逐步恢复,长江江豚数量实现历史性回升,胭脂鱼、子陵吻虾虎鱼等珍稀濒危鱼类屡次现身……这就启示我们:生态保护修复必须遵循自然的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以最小化的人工干预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但是自然恢复能力是有限的。全占军说,对于受损严重、依靠自身难以恢复的区域,需要主动采取科学的人工修复措施,促进生态系统正向演替,加快生态系统恢复进程。

  曾一度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塞罕坝,正是通过几代林场建设者的接续努力,利用“深坑”“客土”“覆膜”等技术,才实现了石质阳坡造林成活率超过90%……一系列种植技术的创新,成就了今天这片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创造了人工生态修复的奇迹。

  全占军强调,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采取自然恢复措施,并不是完全顺其自然、放任不管;采取人工修复措施,也不是忽略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和属性肆意妄为。

  对已受损、被破坏的生态系统,由于其原有生态平衡被打破,单独依靠自然恢复能力很可能无法逆转已受损的生态系统,必须借助适当的人工修复措施。通过人工修复的辅助,可快速中止并逆转生态损害进程,为自然恢复创造条件和环境,加速修复进程、提升修复效能。

  因地制宜保护生态

  “无论是自然恢复还是人工修复,其目的都是对已破坏、受损或退化的自然生态系统进行改善、恢复或重建,从而增强其自我调节和自组织能力,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全占军说。

  “在一定的阈值范围内,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自我适应、自然恢复的能力,这就是生态系统的韧性或弹性、恢复力。”全占军说,因此,针对不同区域、不同退化阶段、不同受损程度的生态系统,只有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也就是说,对于大部分区域的生态系统,在其功能尚未崩溃并具有较强的自我改善、自我恢复能力时,应当实行以自然恢复为主的措施,最大限度保留和维持原有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自然恢复能力。对于已严重受损或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就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恢复生态学为理论基础,施以科学的人工干预,辅助适当的人工修复措施,尽快遏制生态系统退化,加速生态修复进程,为自然恢复创造条件和环境。

  温州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院副院长郑向勇教授也表示,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各有优点和适用对象。由于需要修复的对象经济水平、人口密度、污染程度等不同,对生态保护修复也会有不同需求,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最合适的方式或采取组合方式。

  “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是由我国国情、自然地理特征等客观条件决定的,应根据需求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实施。”郑向勇说。

  找到保护修复的最佳方案

  贺兰山是我国重要自然地理分界线和西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贺兰山进入大规模工业化开采阶段,遍地开花的矿区使山体地貌破坏严重。

  近年来,贺兰山东麓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按照“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理念,全面退出矿山开采。为实现有效植树增绿,石嘴山市生态保护林场和宁夏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通过科学试验,确定柠条、沙柳、榆树、樟子松和刺槐等作为主要树种。

  通过综合运用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两种手段,贺兰山找到了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现在的贺兰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定增长,消失半个世纪的雪豹再现踪迹,自然生态本底稳步恢复。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遵循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对受损、退化、服务功能下降的生态系统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过程和活动。2016年以来,我国陆续实施超过40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该工程已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标志性工程,是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的典范。

  全占军表示,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科学规范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对严重透支的生态系统,推行禁牧休牧、禁伐限伐、禁渔休渔、休耕轮作等保护性措施;对生态退化问题,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策略;对生态受损严重、依靠自身难以恢复的区域,主动采取科学的人工修复手段,加快生态系统恢复进程。同时要注意,人工修复手段最终是为了给后续自然恢复创造条件,不应采取过度的工程手段。

  新时代十年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面积8000多万亩,累计整治修复海岸线2000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从万里长江到九曲黄河,从东北平原到热带雨林,一幅“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的图景正在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