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黑龙江建成“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工作室”95家

科技日报记者 李丽云 通讯员 彭溢

近日,黑龙江省中国科学院王选生物菌肥开发工作室在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科学研究院揭牌。据黑龙江省科技厅最新统计,截至11月20日,黑龙江省“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工作室”已发展到95家,为推动全省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黑龙江建成“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工作室”95家

黑龙江省中国科学院王选生物菌肥开发工作室揭牌。彭溢 摄

黑龙江省中国科学院温廷益合成生物学工作室,依托黑龙江伊品新材料有限公司建立。“通过温廷益研究员的指导,伊品新材料以玉米为原料,生产尼龙56切片新产品,有效延长了玉米深加工产业链,产品在新能源汽车和民用丝领域得到推广。”该公司新材料研发负责人郭小炜介绍,下一步双方将深入挖掘和开拓戊二胺和尼龙5×在民用纺织、工程塑料、特种聚氨酯、水性涂料等领域的应用。

黑龙江建成“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工作室”95家

伊品新材料科研人员在进行研究。彭溢 摄

黑龙江省中国科学院隋跃宇新型肥料利用与土壤保护工作室,去年依托黑龙江和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立。该公司董事长魏占东介绍,“科学家工作室成立以来,针对东北黑土区连作导致土壤养分元素失衡问题,对公司系列有机肥产品配方进行了科学精准配比。今年以来,在北大荒集团八五三农场、嫩江马铃薯基地、五大连池等地17块地域,示范试验种植玉米、大豆和水稻2万亩,分别较对照田平均增产9.4%、5.5%、6.7%。”隋跃宇研究员说,工作室将通过新型肥料的研发和应用,改善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有效解决黑土“变硬、变瘦、变薄”三变问题,使黑土地更肥沃,实现“用养结合”。

黑龙江建成“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工作室”95家

隋跃宇研究员介绍施用了新型有机肥的粮食作物。彭溢 摄

据介绍,黑龙江省自2016年起,在全国率先启动黑龙江省“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工作室”建设,中国科学院各所属单位的一线科研骨干,与黑龙江省生物育种、黑土地保护、湿地生态恢复、功能食品开发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联合开展科研技术攻关,为合作依托单位新时期发展提供了高水平的战略咨询和技术指导,解决急需重大关键技术难题,有力推动了中国科学院高端科技成果在黑龙江省落地转化,培养了高水平科技人才,推动了黑龙江产业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