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智能建造赋予武汉小洪山科学城“科技范儿”

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张华月 李文博

“整体装配率达60.70%,已获评第一批武汉市A级装配式建筑十大示范项目。”11月22日,中国一冶武汉小洪山科学城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小洪山科学城是武汉市武昌区打造“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策源地标志性建筑,开工以来,始终秉承“绿色”理念,将设计优化、技术创新、绿色施工有效融合,全力给科学城赋予更多科技元素。

为凸显建筑美感,小洪山科学城的裙楼屋面设计为种植式花园斜屋面,坡度达30%。因坡屋面坡度较陡,在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易造成滑落、离析现象,使得混凝土浇捣密实性难以得到控制,混凝土结构施工易留下渗、漏隐患通病,这也成了项目团队在建设过程中遭遇的一大技术难题。

智能建造赋予武汉小洪山科学城“科技范儿”

为此,项目团队进行施工工艺改良,决定沿坡屋面自檐口向屋脊方向,每隔 600毫米设置一道水平钢丝网,浇注时自下而上,一边浇注一边拍实,逐级向上进行浇注。经实践后,项目团队发现,该方法浇捣成型的混凝土密实,达到良好的阻流效果。

围绕绿色建筑“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五大指标,该项目团队采用耐久性长寿命建筑部件和装饰材料、使用绿色建材和空气净化设备,同时引入智能化服务系统等绿色技术。

在超低能耗建筑方面,小洪山科学城从建筑节能、空调节能、电气节能等方面进行高质量超低能耗建筑的建造,具备“适用、经济、绿色、美观、低碳”等特点。通过优化围护结构节能、加强自然采光和通风等技术措施,加强太阳能可再生能源利用,降低建筑能耗。该项目还获评第一批武汉市超低能耗(近零碳)建筑试点示范项目。

据介绍,通过装配式建造,该项目实现大量节水、节材、减排,大幅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在降低工人劳动强度、避免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和改善施工作业环境、提升建筑整体形象方面成效显著。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