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纪念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

科技日报记者 周维海

11月23日,中国新民: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纪念展开幕式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清华大学部分师生校友、艺术界代表、社会观众等出席了开幕式。

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纪念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

图为展览现场。科技日报记者 周维海 摄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中国之新民、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自由斋主人。清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史学和新法家代表人物。梁启超在史学方面建树颇丰,尤其是“新史学”“清代学术史”等领域。

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纪念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

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纪念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

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纪念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

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纪念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

图为艺术界代表和观众观看展览。科技日报记者 周维海 摄

本次展览以“中国新民”为题,藉此纪念梁启超诞辰150周年。展览围绕梁启超在中国现代性构建过程中的成果,以其不同时期的书法、拓本收藏等114组件作品作为线索,以梁主编《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时刊登的图像、自作诗文手稿、书籍文稿、个人影像等为主,分为“民族:文字收功,神州革命”“新民:古今内外,去塞求通”“国学:独立之国,学问独立”“余事:先辈遗墨,书艺复兴”四个版块。

其中“民族:文字收功,神州革命”侧重展示梁启超在东西方文化宏观格局中,为梳理中国现代民族概念和文化概念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在45岁前后与旧势力的决裂与转型;“新民:古今内外,去塞求通”通过梁启超对欧洲局势的分析,以及《时务报》《清议报》等对当时世界文化图文并茂的刊载,重点展示梁启超在打通古今中外的努力,和梁氏家族追求开放、进步的精神;“国学:独立之国,学问独立”重点展示梁启超回归教育后在“讲学社”“共学社”方面的图文史料,以及梁在“文化公学”“国学门”和以清华为代表的现代学术体系建设过程中的成果;“余事:先辈遗墨,书艺复兴”以梁启超的个人书画、碑帖艺术收藏为核心,展现梁启超以“文艺复兴”为范本,在书法创作中融合古今,回应“碑学”“帖学”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