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罗云鹏
深水勘探、智慧海洋、水下通信、数字孪生、波浪发电……11月23日至25日,2023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以下简称海博会)在深圳举行。本届海博会主题为“开放合作 共赢共享”,同期启动深圳国际海洋周。
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庄少勤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海博会是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最靓丽的名片,我们要继续用好这一平台,共同分享“蓝色技术”、培育“蓝色动能”、实现“蓝色增长”。
“蓝色技术”层出不穷
“深海一号”能源站、“海基一号”深水导管架、“璇玑”系统、“海洋石油720”深水物探船……
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科技与信息化部经理梁卫介绍:“今年展示的40多项科技创新成果,代表了我国海洋石油科技领域的世界先进技术和重大突破。”
本届海博会展览总面积11.25万平方米,刷新历届海博会纪录,吸引16个国家和地区658家涉海企业、机构和组织线下参展,数量同比增长超60%,其中境外展商超过100家。
海博会现场,诸多涉海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令人目不暇接。如海洋环流和海浪数值模型、新一代混合动力波浪滑翔机、第三代海上通信系统、5G实时远程操控的水下机器人等。
记者注意到,海博会不仅吸引“国家队”,亦吸引不少中小企业和院校机构“入海寻金”。
“我们今年带来的智慧海洋小型USBL定位新系统,具有水声通信和水下组网全球领先技术。” 深圳智慧海洋CEO陈学思介绍,海博会期间,他所在的企业将发布一款水质营养盐/多参数分析仪新产品,针对性解决公众对海洋环境监测的关注。
“我们为机器人量身订制了更智慧的‘脑’和更灵巧的‘手’,并适配多种传感器和类脑控制模式,在深海作业中可感知、决策、运动、规划与控制。”哈尔滨工程大学展团成员任化龙说。
据了解,本届海博会期间将举办多场产品推介、成果发布、合作签约、投融资对接等配套商务活动,以期让更多“科技当家”“创新驱动”的中小展商、初创企业与专业买家更精准对接,并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投融资机构搭建对接桥梁。
“蓝色动能”彰显韧性
《2023中国海洋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9.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9%,海洋经济增长显示了较强的韧性。此中,深圳也是中国海洋经济韧性的一个缩影。
“深圳临海而生、凭海而兴,拥有一流的海港和空港等基础设施,去年深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千万标箱,位居全球第四。”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张礼卫介绍,2022年深圳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达9.7%;涉海企业近3万家,集聚了中集集团、招商重工(深圳)、深圳港集团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
位于深圳东部的盐田区背靠梧桐山、面向大鹏湾,30.62公里海岸线环抱全区,全球最大的单体集装箱码头——盐田港近百条航线联通全球,现代航运、海洋生物、滨海旅游等产业在盐田蓬勃发展。
深圳市盐田区委书记李忠表示,目前盐田正加快建设沙头角深港国际消费合作区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两大战略平台,积极探索深港国际航运分工合作、联动发展,加快推动产业、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向海集聚、向海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深圳正加快涉海创新载体建设,培育海洋科技创新动能。目前深圳全市已建75个涉海创新载体,涵盖海洋电子信息、海洋工程装备、海洋能源、海洋生物、海洋资源勘探和深海技术等重点领域。深圳海洋大学、国家深海科考中心、现代海洋产业试验场建设正加快推进。
“科技创新是打开未来之门的‘金钥匙’,也是海博会和深圳吸引力越来越强的重要原因。”深圳市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友会会长王健表示,他所在的校友会今年有20多家企业参展,共同期待在未来的科技创新中,以“海”为家。